超速學習裡面講了如何高效學習的 9 大法則,我第一次在看這本書的時候就覺得非常受用,那段時間也已經是我蠻擅長自學的時候。對照裡面的法則和我自己的經驗,到現在我也是覺得非常實用。於是這篇文章就是來跟大家分享一些我在這本書裡面看到的東西,以及怎麼應用在加快自己的學習上。
為什麼需要超速學習
如果今天你想經營自媒體,你可能要學習如何寫文案、拍短影音、要會剪輯、架網站,你會發現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就算你只是一般的上班族,可能在你的職位上也要學各式各樣的東西。比方說你是剪輯師,可能就要不斷學習業界在用的最新軟體,如果你今天是工程師,可能就要開始學習如何運用 AI,再來是一些比較通用的軟技能,例如時間管理、專案管理、團隊領導、溝通技巧等也都是要學習的。
現在我們都應該漸漸發現,不管是在求職,還是你已經在職場想要更上層樓的我們來說,單一個技能都已經沒有辦法再應付你的工作需求了。要學的東西愈來愈多了了,同樣是擔任剪輯師,除了剪輯軟體本身,你可能還需要很多其他的技能來幫你完成這份剪輯師的工作。
要學的技能這麼多,但是我們每個人學習的時間和金錢都是有限的。所以超速學習在現在的時代就變得愈來愈必要,誰能夠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學會更多的技能,在社會上的競爭力就愈大。
如何成為超速學習者
我重新把書中的 9 大法則重新排列了一下,因為我覺得照書中的順序,並沒有辦法很直觀的將每個法則連結起來,所以我將這 9 大法則平均分配成 3 個學習的階段,分別是:
- 學習該如何起步:包含後設學習、勇於實驗、直接了當
- 快速進步的關鍵:包含提取記憶、保留記憶、意見回饋
- 如何學久又學好:包含專心致志、反覆操練、培養直覺
以上的法則是照學習順序排列的,下面會再來詳細跟你說明這些法則要如何運用在自學上,讓你學習效率增加。
學習該如何起步
法則一:後設學習
後設學習簡單來說就是在開始學新技能之前必須要先找到你的學習地圖,知道你學這個技能最終要達到什麼成果,再來回推你需要學習哪些內容?那到底要怎麼畫出自己的學習地圖呢?書中提到三個重要的元素:為什麼、做什麼、怎麼做。
為什麼 ( 學習動機 )
書中提到兩種最常見的目的,第一個是功能性目的,這種目的通常為了解決生活中的某個明確的問題,例如學習某個技能是為了轉職,賺到更多的前。或是有位家庭主婦因為想要成為行政助理,所以去學了 Word 和 Excel。
第二個是「本質性目的」,表示我們學習一項技能,就只是因為興趣而學,並沒有特別要解決問題。例如我對攝影有興趣,單純是想要拍出自己喜歡的照片而去學攝影,即使短期內攝影不會讓我直接賺到錢或找到工作,但我在學的過程中依然很開心。
這兩種目的一開始通常只會有一種,但隨著時間過去,另一個目的可能就會出現。例如我一開始學攝影只是因為興趣這個本質性目的,但隨著我拍照愈來愈厲害,搞不好我某一天就可以用我攝影的技能去賺錢,這時候功能性目的就出現了。
「為什麼要學」是我認為在學習時最重要的事情,很多人就是因為搞不清楚這點,導致後面在學習的時候就會像無頭蒼蠅一樣,這部分我建議你至少花 30 分鐘的時間好好思考一下,後面會讓你事半功倍。
延伸閱讀:【 人生研究所學程 】用「為什麼」來做到自我升級
做什麼 ( 所需知識 )
決定好學習動機後,就可以來規劃要學哪些內容了,書中提到,我們在學任何知識時都會有以下三種內容你可以學:
- 概念: 不僅僅是單純地記住,還需要理解其背後的原理和邏輯。例如法律中的無罪推定原則。
- 事實: 只需要記住、會用就好,不一定需要理解為什麼。例如 1+1=2 就是一個事實,你只需要記住這個公式,不需要刻意理解為什麼。
- 流程: 指的是實際的執行步驟或需要完成的練習。例如學習溝通的三步驟就是一種練習。
當你不知道要從何開始學習時,可以從這三種類型入手。問問自己我要學會這個技能,是否需要理解什麼概念?記住什麼事實?或是有沒有一個步驟可以遵循。當你列出來後,你就會更知道怎麼制定你的學習計劃。
怎麼做 ( 學習方法 )
有了目標、有了路徑,接下來就是開始實際去學習,書中提到了很多的學習方法,我從中挑出了兩項我實作過也覺得最有用的方法給你參考。
- 標杆學習法: 去找到在你想要學的領域有成果的人,這些人就是你的老師 ( 不管你認不認識他 ),通過觀察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 例如看他們寫過的文章 ),並且模仿他們的作法,你就可以快速地得到一個基礎的成果。
- 強調排除法: 一個東西要學習的東西很多,但往往最能解決問題的技能就只有那幾個。例如,在學習影片剪輯的時候,字幕、轉場、音樂是你目前最需要的,那就只要先深入學這些,其他的先不要管,等有需要時再學就好。
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適合的方法,甚至兩者混合使用,學習效果會更好。
法則二:勇於實驗
勇於實驗就是需要我們一直不斷的去嘗試新的東西。來知道哪些東西對我們的學習是最有效的,一樣有 3 種東西是我們要著重去實驗的。
第一個是學習資源的實驗,也就是你在學習時要不斷的嘗試不同的媒介。以學日文來說,你可以讀書、看 YouTube 影片、聽音樂、上課,這些就是不同的媒介。去試試看哪一種資源對你來說是你最喜歡的,以及吸收的效果是最好的。
第二個是學習技巧的實驗,比方說可能死背單字對你來說是有效的,但是有些人就是無法死背,他反而要透過跟人家的對話記單字才會快,或者說有人喜歡透過看影片的方式來學習單字,每個方式都適合不同的人。
第三個是學習風格的實驗。所謂的風格就是找到屬於你自己的學習方式。以我來說我就不太喜歡記筆記,反而是透過直接寫心得、做簡報的方式來輸出,我有我自己的學習流程,這就是我的風格。我的風格不一定適用你,所以要去找到你自己的風格。
我們在學習的時候,透過不斷嘗試不同的媒介,使用不同的學習方式,最後找到自己的風格。當你找到了,你在自學任何技能只要持續的用同一套流程,學習就會非常的順利。
法則三:直接了當
直接了當就如字面上的意思,也就是直接去學一些東西,盡量少走一些彎路。那該在哪些地方直接,分別有以下三項:
第一個是找出最相關的資源。比方說你今天想要精進的是英文聽力,那最相關的資源是什麼?一定是音樂、Podcast、影片,有些人嘴巴說想練習聽力,但卻花很多時間在練習閱讀,這樣就不叫直接了當,想要練習什麼,就去找到跟這個練習最相關的資源,這樣學習起來才會比較有效。
第二個是跟做跟成果最相關的練習,同樣的,你今天想要練習口說,就不要只看書或聽音樂,你必須要直接的去跟人家講話,即使講得再爛都沒關係,這就是在累積經驗值,而這樣累積出來的經驗才是最直接跟口說相關的。
第三個是花最多時間在想改進的弱點上面。如果在練習口說時你發現說在講某些句子的時候你會結巴,那我們就多練習這些句子。其他你已經會的句子就偶爾就不用花太多的時間去練習它,這個就是直接改進弱點。
很多人在想要學習新技能時覺得每個東西都要學,但最後什麼都沒有學會,反而浪費了大把的時間。
快速進步的關鍵
法則四:提取記憶
在法則四我建議可以使用自由回想法。也就是在學習之後,比起一直做筆記,還不如多花些時在回想剛剛學過的內容。透過回想你會強迫大腦去提取和整理相關的知識,這有助於加深你對所學東西的理解和記憶。
在回想時不需要太在乎是否有完整回想到全部的內容,有多少是多少。當你學完某個主題後嘗試去回想你剛剛學了些什麼?可以是整體的結構、概念,也可以是具體的細節。透過這種方式,你的記憶效果通常會更好。
法則五:保留記憶
這邊提供一個書中提到的方法,以及我自己平常使用的方法。
- 間隔式複習: 在學習後的一定時間內,反覆重複學習相同的知識。這種方法有助於增強長期記憶,並可以有效對抗遺忘。建議在一定的間隔(如兩天、一週等)內進行複習。( 遺忘曲線 )
- 針對性複習: 當你學習一個主題時,可能會發現自己掌握了一部分知識,但在某些方面還沒有那麼熟悉。就可以利用針對性複習來集中精力複習這些弱點,而不是將同樣的時間花在你已經掌握的內容上。這樣可以更有效地填補你的學習漏洞,也是我們上面提到的「直接了當。」
這兩種複習方法可以彼此搭配使用,讓你可以更全面、更持久地掌記住所學的知識。
延伸閱讀:【 自學諮詢個案記錄 03 】怎麼記住學過的東西,養成學習的習慣
法則六:意見回饋
為什麼需要意見回饋?我們必須要先知道一個事實,「純粹的努力不一定能帶來進步」,想要投籃進步,絕對不是單純投更多的球就可以,而是需要學習正確的練習方法和姿勢,並逐步調整,那要怎麼知道自己可能是姿勢出問題?那就需要別人的意見回饋,那回饋的類型有哪些呢?
結果型
結果型回饋主要關注於行為或表現出來的結果,而無關你這個行為是如何做到的。通常只會有「好」、「壞」、「優秀」、「不足」這樣的評語,而會提出這樣回饋的人通常是路人,或是不瞭解該技能和你學習狀況的朋友,例如:
- 「你的發音很棒!」
- 「你的英文很好。」
- 「你的吉他彈得很差。」
結果型回饋能夠讓學習者知道他們的表現如何,但通常缺乏後續具體的建議或改正方向。
資訊型
資訊型回饋除了會讓你知道你做得好還是壞,還能讓你知道你哪裡做錯了,例如:
- 「你的發音有些需要調整,可能是因為你的音準不夠標準。」
- 「在這個句子中,你的文法有點錯誤,需要更正。」
- 「吉他彈得不夠流暢,可能需要注意手指的位置和換弦的時機。」
這樣的回饋通常來自於對這個技能有一點理解的人,但可能因為回饋者本身的專業性不足,也就只能跟你說哪裡做錯了,但沒有辦法跟你說可以怎麼調整。
改正型
改正型回饋通常來自於老師或該技能的專業人士,除了點出錯誤,還能給你深入和有建設性的回饋,讓你知道要怎麼調整,進而做到真正的進步,例如:
- 「你的英文發音有一些問題,主要是在重音上,可以試著強調每個單字的重音。」
- 「在這個句子中,你使用了錯誤的時態,應該使用過去式。請注意時態的選擇。」
- 「你的吉他彈奏需要更多的練習,尤其是在和弦轉換的時候,可以嘗試減慢節奏。」
在學習的時候我們都需要不斷「主動」去索取這 3 種回饋,才能知道我們可以調整,不會浪費時間在疑惑自己為什麼沒有進步上。
延伸閱讀:【 人生研究所學程 】前輩的建議聽聽就好?
如何學久又學好
法則七:專心致志
- 打造適合的學習環境: 創造一個能夠讓你專心學習的環境,例如遠離干擾、戴耳機、選擇適合的地方。
- 從小地方開始專心: 不要一次性設定過高的學習目標,從小部分開始,例如一次讀一章,建立起專心學習的習慣。
- 慢慢增加學習強度: 隨著你的能力增長,逐步增加學習的強度,例如增加讀書的篇章或提高閱讀速度。
這些建議有助於提高學習的效果,特別是專注力的培養。對於正在學習的人來說,建立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採取分段學習的策略都是非常實用的方法。
法則八:反覆操練
- 拆解需要學習的內容: 明確了解自己需要學習的概念、事實和流程,以及之前提到的弱點,列出需要學習的東西。
- 評估可以練習的時間: 評估自己能夠投入的學習時間,並確保這個時間是充裕的,不會影響學習品質。
- 整理回饋並持續調整: 在練習的過程中尋求他人的回饋,確保這些建議是有建設性的,然後整理這些回饋,並根據得到的回饋調整學習計劃。
學習要看到效果絕對不是一蹴可及的,不斷反覆操練上述 3 項內容,你就會慢慢看到你想要的成果。
法則九:培養直覺
- 透過大量實作累積經驗:一直做同樣的事情,會幫助你愈來愈熟悉這個技能的操作方式和底層邏輯。
- 透過觀察案例嘗試分析:有些狀況我們一生都不會遇到,但可以看看已經遇過的人是怎麼做的,來幫助自己累積更多經驗。
- 找出每項技能的共同點:最終你會找到不同案例間的共同點。這可能是在特定情境下的共同挑戰、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者特定技能的應用方式等。
學習任何技能到最後,我們都會練到僅靠直覺就知道這個技能該怎麼做的程度,就像拿筷子都不需要思考一樣,上面 3 個方式是你可以培養直覺的方式。
今日重點回顧
書中提到了超速學習的 9 大法則,以及如何應用在學習上
- 後設學習:使用「為什麼」、「做什麼」、「怎麼做」來規劃你的學習地圖
- 勇於實驗:不斷測試不同的學習資源、學習技巧,最後找到自己的學習風格
- 直接了當:找最相關的資源、做最相關的練習,並且花最多時間在想改進的弱點上
- 提取記憶:使用自由回想法來從大腦回憶起重要的知識
- 保留記憶:透過「間隔式」和「針對性」複習來記住學過的知識
- 意見回饋:主動索取「結果型」、「資訊型」、「改正型」三種回饋來知道自己該往哪個方向去修正
- 專心致志:打造一個適合的環境,從小地方開始專心練習該技能
- 反覆操練:拆解內容、評估時間、整理回饋,並持續不斷練習
- 培養直覺:透過實作累積經驗、透過觀察來分析案例,最後就能找出共同點,遇到新問題也知道怎麼解決
延伸閱讀
以上就是這次的內容,如果你覺得看完後有些收穫,歡迎你把文章分享給你覺得有需要的朋友讓更多人知道。
合作邀約歡迎來信:wing.languages@gmail.com,或是到 Facebook 私訊跟我分享你的心得,以及關注 Wing 的日常動態。
如果有時間管理、目標設定、學習方法相關的課程需求,可以點這邊了解 Wing 的所有課程介紹,或是點這邊報名一對一的自學諮詢。
本站有部分連結與商家有合作關係,透過本站連結購買,我會獲得一些佣金,讓我可以持續營運網站,但並不會影響您的任何權益,詳情查看免責聲明。
我是一位長期鑽研如何學習的人,同時也是一位自學顧問、講師、創業者,從大學開始經營個人品牌,透過自學多項軟硬技能,20 歲出頭就成為一位自由工作者,開創了一條不同的職涯道路。
我熱於分享自主學習的心得,並擅長透過引導式提問,幫助人們釐清並改善自身在學習上遇到的問題,不斷突破人生和職涯上遇到的迷惘,找到人生的方向。
我始終相信學習是改變人生現況的最好方法,所以我致力於協助人們培養自學力,學會找到內在的學習動機來設定學習目標,並依照喜歡的學習方法,做好時間管理,規劃出最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