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培養閱讀習慣的人都一定會遇到好不容易花了大把的時間看完一本書,闔上書的那瞬間就忘記了剛才學過的內容,即使再看好幾次也是一樣,永遠覺得自己的腦子不好使,只能一再失落的對自己說:「唉!怎麼老是記不住!」
為什麼人在學習上的記憶那麼短暫?那些博學多聞的人到底是怎麼記住這麼多知識的?其實,這些人不一定比你聰明,但卻可能掌握了學習和記憶的核心原理,而你等等也會學到,這篇文章會告訴你:
- 為什麼人容易忘記學過的內容
- 如何減少或避免忘記學過的內容
- 我個人在自學時的記憶小技巧
為了方便舉例,下面都會以「閱讀」為主,但舉凡線上課程、免費資源、實體講座等學習方式,也都是適用的喔!
為什麼人就是容易忘記學過的內容
人的大腦會自動把所有事情分為長期記憶和短期記憶,長期記憶就例如常用的帳號密碼、家人的手機號碼,或是跟伴侶的紀念日(雖然有些人會歸類在短期記憶 XD),當需要的時候不容易忘記,要取用也很容易、快速。
相反的,短期記憶就例如你在聚會上認識的新朋友,他的長相和自我介紹,或是你剛剛花 30 分鐘讀完的書本內容,短期記憶有點像電腦的暫存區,大腦會先幫你保留一陣子,以便讓你評估還需不需要這份記憶。
當你把短期記憶在一段時間內不斷取用,大腦就會傾向將該記憶歸類在長期記憶,減少日後取用的成本,可以想像成,你今天把剛下載的檔案先放在一起,某些檔案可能會常開,那你可能會把它變成捷徑,方便快速開啟。
接下來我想再跟你分享「學習金字塔」的概念,讓你更清楚學習時的記憶是怎麼運作的。
學習金字塔
學習金字塔據說是由美國學者艾德格・戴爾( Edgar Dale )提出,但隨著時間過去,慢慢有一些改變,目前最通俗的版本就是上面這張圖,這張圖說明了用不同的學習方式來學習時,對新知識的記憶程度也會隨之改變。
當然,這張圖只是大概的標準,其實還有很多可以討論的內容,例如學習的素材是什麼?在有同伴的情況下會不會改變學習效果?學習者的動機有多少等等,但我只是想透過這張圖跟你說明「實作」的學習效果是最好的。
這張圖從最上面到最下面,我們可以把它分類為輸入和輸出兩種形式,下面我也會以「自學」的角度來跟你分享如何做好輸入輸出。
延伸閱讀:如何開始自學?給社會新鮮人的自我升級入門指南
如何減少或避免忘記學過的內容
關於輸入輸出
我個人在做輸入輸出的時候,會隨時謹記下面幾個大原則,以提升我的學習效果和對知識的記憶。
輸出 > 輸入
輸出才是你真正學習到新知識的時候,你可以回想一下,過去那些有最多收獲,甚至真正讓你產生改變的學習,是因為你聽了很多,還是因為你做了很多呢?如同學習金字塔顯示的,當你實際去參與、去實作,你能記得的比例高達 70%-90%。
帶著問題去輸入
有些人會主張不需要把書全部看完,這點我是同意的,這些人的讀書方法就是帶著問題去輸入的閱讀法。很多人會覺得花很多時間看完一本書,卻因為沒有辦法記住書裡的內容而感到懊惱。
但你根本不需要把書裡的每個知識都記住,又不是考試,看書是為了解決某個問題的一種方式,如果看完後沒有辦法解決人生中遇到的問題,除非你本來就是看健康、看休閒的,不然這些時間可能都是一種浪費。
在看書之前,記得先看封面、封底、目錄、前言、結語,大概了解這本書在講什麼,是否有某些章節可以解決你的問題,如果有,就先看那些章節就好,即使只解決一個問題,也已經達到看書的目的了,其他的有餘裕再看,甚至不看都沒關係。
延伸閱讀:要怎麼找到學習的方向?知道自己要學什麼?你必須先搞清楚的 3 件事情
輸入輸出的比例
「最高學以致用法」這本書中提到,輸入輸出的比例應該為「3:7」,但我覺得還可以更極端,變成「2:8」,甚至「1:9」,原因就如同第一點講的,輸出比輸入更重要。
以一堂 3-5 小時的線上課程為例,我會集中花一天的時間把課程上完,同時用心智圖整理好所有的重點,然後用好幾個月的時間,一次挑一個知識點來做輸出,如果輸出的過程遇到困難,就會再回去複習特定的章節。
當然,一天把課程上完對大多數人來講可能比較困難,重點在於,你不需要把同一堂課重複看好幾次(輸入)才能學會,如果你每天只能上一堂課也沒關係,只要你能維持好輸入輸出的比例,總體花的時間是長是短其實沒那麼重要。
做好筆記
人腦的記憶是不可靠的,大腦儲存的知識再多,都比不上用筆記下來的一句話,每當學習完新的知識,把「需要的重點」記下來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作筆記的時候我個人一定會至少涵蓋下面幾個元素:
- 筆記來源
- 要筆記的內容
- 我對筆記的想法
如果你想要,還可以對筆記進行分類,例如財務、美食、心理學,更細一點還可以分成,美股、台南美食、阿德勒心理學等等,單純做筆記的話還是會容易忘記,但如果能透過分類加強知識間的連結,就可以加深對每個知識的記憶。
大量實作
實際做事可以讓你記住 90% 學過的內容,但實務上究竟要做些什麼事呢?
以我練習鏡頭表達為例,課程分為基本觀念、硬體設置、肢體語言、聲音表達等單元,當我花一天上完所有課程後,我就一次挑一個重點來實作,例如硬體設置,我就會檢查目前我可以怎麼用最小成本來更新我的設備。
有些可能微調一下既有設備的位置就好,但有時真的需要添購新設備,為了實作我就會購買,當改善到我覺得不錯的程度後,就會開始繼續實作肢體語言的部分,使用的方法就是進行直播挑戰,並從回放中檢查並修正自己不足的地方。
一次只要實作一個重點即可,先重量再重質,當你實作的經驗夠多,就會對該知識更熟悉,質量也會慢慢出現。
講給別人聽
有種方式叫做「費曼學習法」,也就是嘗試把你學到的知識講給小孩子或是不懂該知識的人聽,如果你能夠說明得很清楚,讓沒接觸過的人也能馬上聽懂,就代表你對該知識有足夠的理解。
相反的,如果別人聽不懂,或是你自己在講的時候卡住,甚至是別人提問的時候你回答不出來,這些都表示你的學習是有盲點的,這時就需要再回去針對卡住的地方做複習,然後再講一次,直到你完全理解為止。
費曼學習法也是我最喜歡的記憶方式,每次我學完新東西,就會迫不及待向人分享,例如我剛學攝影時,才拍了幾張照,就開始跟家人高談闊論一張照片該怎麼拍,構圖、光線要怎麼規劃等等,即使那時我只是一個初學者。
你可能會很疑惑:「我還沒學到某個程度,這樣分享會不會顯得我很自大,自曝其短?」
我的建議是用「純分享」就好,你只是在分享你學過的東西,不需要分享你不知道的東西,這樣就不存在自大的問題,分享只是一種交流,是不分高低的。
我個人在自學時的記憶小技巧
有些在前面都有稍微提過了,這邊再幫你做個小整理和進一步的說明。
明確自己的學習目的
前面提到要帶著問題去輸入,那你的問題要從哪裡來?就從你的目的來!
決定好目的之後,你就會去做相應的功課,了解到前人的經驗,進而規劃出自己的自學計畫,有了計畫,就會知道每個階段需要學習些什麼,問題也就隨之而生,然後再去尋找相應的資源來學習,一步步解決問題。
延伸閱讀:安排自學計畫的系統化做法,一套 SOP 讓你輕鬆應對突然而來的變化
賦予知識意義
你目前人生中最印象深刻的人事物是什麼呢?可能是小時候吃過的媽媽煮的飯菜,也可能是跟女朋友度過的美好時光,為什麼你會特別記得這些很久以前的事情,卻記不起來今天午餐吃過什麼?
原因就是因為你對這些印象深刻的事情賦予了情感上的意義,例如滿足、喜悅、悲傷,對自身有意義的事情通常更容易記住,同樣的,如果你能為學到的知識賦予情感上的意義,這個知識也就更容易被記住。
知識能有什麼情感上的意義呢?可能是你茅塞頓開時的豁然開朗,或是實作後出現嚴重後果的慘痛經驗,只要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產生「情緒」,不忘記的機率就會更高。
將知識做連結
小時候我很愛看遊戲王,遊戲王是一款卡牌對戰遊戲,你需要用怪獸卡、魔法卡、陷阱卡,搭配每張卡不同的效果打出 combo 來消耗對方的生命值,最後取得勝利,而玩遊戲王的人就被稱為「決鬥者。」
如果你把每張卡看成是一本書、一堂課程、一句金句,隨便你想怎麼定義這些知識型態都可以,卡片的效果就是知識的內容,當你熟悉這些知識的效果,就能在想到某個關鍵字時,馬上想好知識 combo 要怎麼打。
只是我們不需要削減人家的生命值,而是要解決別人的問題,或是啟發別人,這就是所謂的決鬥者思維,至於要怎麼培養決鬥者的思維,你不需要真的開始學怎麼打遊戲王,只要開始學著將知識跟生活作結合。
即使只有一點點連結,我相信積少成多,總有一天,你也會成為很厲害的決鬥者,看到卡面、看到關鍵字,就能馬上知道每份知識的效果。
結語:記憶千萬不能用記的
雖然我們常說要提升「記憶力」,但事實上,我們反而是要愈不去「記憶」才能真正「記住」,重點不在於你到底看了多少,又記住了多少,而是在於你理解了多少,又實作了多少。
想要記住學到的知識其實沒那麼複雜,就只是不斷地複習而已,多複習、多分享、多實作,不要刻意去記,讓知識的保鮮期永不過期,就是我認為最好的記憶法。
以上就是這次的內容,如果你覺得看完後有些收穫,歡迎你把文章分享給你覺得有需要的朋友讓更多人知道。
合作邀約歡迎來信:wing.languages@gmail.com,或是到 Facebook 私訊跟我分享你的心得,以及關注 Wing 的日常動態。
如果有時間管理、目標設定、學習方法相關的課程需求,可以點這邊了解 Wing 的所有課程介紹,或是點這邊報名一對一的自學諮詢。
本站有部分連結與商家有合作關係,透過本站連結購買,我會獲得一些佣金,讓我可以持續營運網站,但並不會影響您的任何權益,詳情查看免責聲明。
延伸閱讀
我是一位長期鑽研如何學習的人,同時也是一位自學顧問、講師、創業者,從大學開始經營個人品牌,透過自學多項軟硬技能,20 歲出頭就成為一位自由工作者,開創了一條不同的職涯道路。
我熱於分享自主學習的心得,並擅長透過引導式提問,幫助人們釐清並改善自身在學習上遇到的問題,不斷突破人生和職涯上遇到的迷惘,找到人生的方向。
我始終相信學習是改變人生現況的最好方法,所以我致力於協助人們培養自學力,學會找到內在的學習動機來設定學習目標,並依照喜歡的學習方法,做好時間管理,規劃出最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
Wing你好,請問你對年齡和學習新語言的關係怎麼看。我“小時候”學英文還能學,但是現在要學日文,天啊,那假名都翻來覆去記不住,難道年齡就是這麼大障礙?但是又看到有youtuber是老人家了還能學,有什麼祕密呢?
哈囉~upsangel,謝謝你的提問
首先我推薦你可以先去看下面這部影片,應該可以給你一些新的觀點
https://youtu.be/oVaxKJscqd4?si=_AOzDBukYshrP376
我覺得年齡對於學語言的影響可能主要會在生理上,例如理解力變差、閱讀速度變慢等等,比較容易疲累等等,但是在「能不能學會」這點上,我認為不會因年齡愈大就愈難學,主要還是在於你學這個新語言的「目的」、「方法」、「心態」
目的是你想學這個語言來幹嘛?是要旅遊溝通?追劇?還是要能夠翻譯?這些都會影響你要學習的內容,以及要學到什麼程度,並不是所有東西都要學
方法是你想怎麼學?你喜歡用什麼資源來學?例如書本還是影片,另外,每個人適合的方式都不同,你如果每天只能讀 5 分鐘也可以
心態是我認為最重要的,學習過程中遇到的挫折絕對會比收穫來得多,那你能不能自我鼓勵、自我回饋、找到可以改善的地方並持續下去?例如當你記不住假名,你是覺得自己很差?還是會想「該如何改進,讓下次能夠多記住一個也好」
我也挺好奇,你所謂英文還能學是什麼樣的狀態?如果是以「記住」來判斷能不能學,那就像這篇文章說的,不要想著去記住,可能會是相對有效率的方式
年齡絕對不是障礙,我們面對學習這件事的看法才是
以上,希望有回答到你的問題
W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