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疫情的關係,不管是學生上課、公司開會,現在有愈來愈多人需要面對鏡頭講話,此時在鏡頭上的表現就很重要了,相信你在視訊時一定遇過那種鼻孔對著你的、畫面雜亂不堪的、聲音聽不清楚的狀況,看了真的很不舒服,對吧?
或是你是某場活動或會議的主講者,但你講的話都好像沒有人要聽,大家都在鏡頭前發呆,這一部分也是因為你的鏡頭表達讓人覺得很無聊、難看,第一印象就直接被打壞了。
基於以上原因,我們應該開始注重一下自己在鏡頭上給人的感受,而最有效的練習方式我認為就是連續直播挑戰,它可以快速幫助你提升鏡頭表達力,在視訊的時候讓別人覺得你的畫面自然、專業,進而想要聽你講話。
前陣子我也終於完成了我的 30 天直播挑戰,在這個過程中我學會了如何流暢的對著鏡頭講話,所以想藉由這篇文章來做個心得總結,同時也會詳細跟你分享要如何開始連續直播挑戰,這篇文章會告訴你:
- 直播需要哪些設備
- 直播的內容要講什麼
- 如何自然的對鏡頭講話
- 直播時的注意事項
- 直播 30 天後的自我反思
做直播挑戰不代表你要成為直播主,但鏡頭表達絕對會是未來你需要具備的技能,透過直播挑戰可以幫助你自學這項技能,這篇文章就是一塊很好的敲門磚,而且絕對是乾貨滿滿!
為什麼我會開始連續直播挑戰?
首先來介紹什麼是連續直播挑戰?顧名思義就是在一段時間內,例如 3 天、7 天、30 天,連續在某個平台上進行直播,當初會想進行這個直播挑戰第一個是因為看到這部影片,所以想要跳脫舒適圈,嘗試看看影片的創作形式。
第二個是因為我做線上演講、視訊開會的機會變多了,每次看影片的回放就覺得自己的表現實在不堪入目!畫面雜亂、身體亂動、講話跳針樣樣都來,所以想要透過這次挑戰來優化視訊時的畫面,以及直播講話時的臨場發揮能力。
一開始的確想「連續 30 天」,一天一集,一個月完成,但後來看了行程後發現真的沒辦法每天做 XD,最後折衷變成一季完成,也如期達標了,我認為多久完成不是重點,你能不能堅持做完才是,所以不用在時間上給自己太大的壓力。
延伸閱讀:設定自學目標的 5 個步驟,比完美更重要的是進步
直播前
上面這 3 張是我開始直播挑戰前的一些畫面,左邊 2 張是最初錄製線上課程時,用最陽春的手機、夾麥拍攝的影片,可以明顯看到畫面的顏色&光線不佳、背景雜亂、眼神呆滯。
最右邊那張則是在接受佐編茶水間的採訪時所拍攝的,因為是在專業的攝影棚,有專業的相機和麥克風,又有剪輯師做後製,所以畫面、聲音、背景的品質都好上許多。
但因為主持人在國外,所以我必須要面對著一顆大鏡頭做線上訪問,也因為經驗不足,雖然比一開始錄製課程時熟悉一些,但在說話時的表情和眼神都還是僵僵的,或是眼睛會不停亂飄之類的(但應該都被剪掉了 XD。)
直播後
上面這 4 張是我開始進行直播挑戰後,第 1、10、20、30 集的截圖,可以看到畫面愈來愈乾淨;色調愈來愈正常;表情也愈來愈自然,至於聲音、表達建議回去看影片會比較有感受,起碼我自己認為的確有慢慢在進步。
接下來就繼續來跟你分享要怎麼開始你的連續直播挑戰,你想做幾天都可以,但我覺得 30 天是比較能看到改變,又不會有太大壓力的天數,每集想直播多久也沒有限制,能講多久就講多久。
直播需要哪些設備
在開始直播之前如果預算足夠,我強烈建議你投資我等等要提到的所有設備,最少都要買一個不錯的鏡頭和麥克風,先求有再求好,因為在鏡頭上第一重要的是聲音清楚,第二重要的是畫面清晰。
預算不夠的人也不用擔心,就算你只有筆電內建的鏡頭、麥克風還是可以開始,此時練習的重點就可以放在口語表達上,等手頭較寬裕的時候再慢慢更新設備就好,以下也給你我自己直播時的設備做參考。
- 鏡頭:羅技 C922 PRO (支架點這裡)
- 麥克風:Blue Yeti 雪怪 USB 麥克風 (支架點這裡)
- 燈光:18 吋環形補光燈 (原本的找不到,但都差不多)
- 綠幕:圓形綠幕,附椅子的綁帶 + 綠幕收納袋
接下來就繼續來詳細介紹每個設備的用途、重要性,以及我是如何選擇直播設備的,不管你現階段有沒有預算,我都建議你看一下。
直播平台
因為是線上直播,所以要先選擇一個好的直播平台,一般來說講到直播,大家第一個想到的都會是 FB、IG、YouTube,但這些平台都有各自的缺點:
- Facebook:內建的直播功能超不好用
- Instagram:在電腦上不好操作,有時間限制
- YouTube:後台能設定的東西較少
大部分要長期直播的人都會使用第三方軟體來直播,例如常聽到的 OBS,因為第三方軟體能設定的東西比較多,而且只要在一個平台上直播,就可以同時發佈在不同的平台上,非常的方便。
但是對我來說,OBS 的學習門檻較高,我也只做 30 天而已,所以最後我選擇的是 Streamyard ,它一樣可以在上面直播,也可以同時發佈在不同平台,雖然有些基本功能是需要付費的,但它比較符合我目前的需求。
也許你會問:「可以用 ZOOM 或 Google Meet 這類會議軟體來直播嗎?」,我個人是不建議,我認為能進行連續直播挑戰的平台要符合以下 3 個必要條件:
- 可公開放送(不一定要多平台):讓其他人知道你在直播,督促自己
- 直播可留存:讓自己可以看回放,檢討自己的畫面、聲音、口語表達
- 可調整設備參數:如鏡頭畫質、能不能開綠幕等,讓直播品質更好
我最後是在 Streamyard 上開直播,同時發佈在 FB 粉專、FB 個人頁面,以及 YouTube 三個地方,每集結束後 Streamyard 都會留下 MP4 檔,這也是我很喜歡它的地方,推薦你使用,你也可以參考這篇教學文章。
鏡頭
前面提到鏡頭跟麥克風是我認為一定要投資的設備,這個小節先來聊聊鏡頭,上面我提供的羅技是想要有好看畫面的人的入門款,鏡頭本身支援到 1080P 的畫質,也有官方的第三方軟體可以進一步調整畫面。
你可能會想問:「明明是 1080P,畫質應該已經很不錯了,為什麼還需要用第三方軟體來調整呢?」,因為即使你用的是同一顆鏡頭,每次身體移動的時候都會重新計算參數,所以在不同的視訊軟體裡呈現的畫面也會不一樣。
這主要是受到背景和燈光的影響,所以要用第三方軟體來調整畫面的曝光、白平衡、飽和度等等的參數,把它們固定下來,才不會讓你畫面的顏色一直改變,另外挑選鏡頭時我會建議要有以下功能:
- USB 插座,隨插即用
- 畫質支援到 1080P
- 可以夾在電腦螢幕上
- 前後左右可以自由調整
- 有附腳架或至少可以放在桌上
要有好的鏡頭表達力,其中一個重點就是眼睛要能平視鏡頭,所以能不能自由調整鏡頭的高度和左右位置我認為是很重要的,不能平視的話傳遞給人的感覺真的會差很多。
麥克風
跟鏡頭一樣是我認為一定要投資的設備,甚至比鏡頭更重要!視訊的時候只要聲音清楚,聽起來舒服,即使畫面有點不好看也還是可以接受,如果對方聲音悶悶的、斷斷續續的、忽大忽小的,就算是 4K 畫質,你也會不想再繼續視訊下去。
所以麥克風是我認為最不該省的設備,我使用的雪怪雖然貴了點,卻也是許多人愛用的入門款,假設你只有耳麥可以用,也至少要確定別人聽起來是舒服的,另外在挑選麥克風時我會建議要有以下功能:
- 有附上腳架
- 可監聽自己的聲音
- USB 插座,隨插即用
- 錄製時不太會收到環境音
麥克風要注意的點其實還蠻多的,你可以看這篇文章來學習更多關於麥克風的知識。
燈光
燈光是非必要購買的設備,但我會建議至少買個環形燈,由上往下正面打在自己臉上,會讓你的臉部更加清楚,單靠日光燈的話光線比較不足,用自然光的話又要看老天爺臉色。
我目前是正前方有一個 18 吋的環形燈,因為我空間的限制只能放一盞燈,不然我會想要在旁邊再加兩盞側光燈,讓整個人更有立體感,光線也可以相輔相成。
不管你買哪一種燈,都會建議要確定可以調整亮度和色溫,有些是三段式切換,有些則是用旋鈕做到無段式調整,另外也要想好要怎麼架燈,可能是用腳架,或是夾在螢幕上,可以依照你自己的預算、需求、空間來挑選適合的燈光。
綠幕
我平常都是在自己的小房間直播,房間裡都沒有比較單純又大片的背景,為了讓畫面好看,我就去買了個綠幕(也可以用藍幕),直播時放個虛擬背景,就不用看到亂亂的房間了 XD,不過綠幕不一定要買,或是可以放在最後再添購。
有沒有綠幕都可以使用虛擬背景,但沒有綠幕的話有些地方就會被虛擬背景吃掉(如上圖),綠幕一般分成兩種,一個是圓形的,可以綁在椅子上,另一種是直立型,用支架撐起來的,我的房間沒地方擺直立型的,所以只能買圓形綁在椅子上。
每次直播就要重新打開和收納一次,還挺麻煩的,如果你的空間夠大,我會建議買直立型的,然後架起來固定放在房間某個位置(最好正對鏡頭),要用的時候按個鍵或移動一下就可以直接切換了。
買了設備,架設好直播環境之後,我們下一個來聊聊直播時到底要講些什麼?總不能上去發呆吧,還是要講些有價值的內容才行。
直播的內容要講什麼
一場直播的基本架構
Phase 1:簡易開場
每場直播我都會先打個招呼,接著說出我當天直播的時間、這場直播的節目名稱、今天要講的主題是什麼,例如下面這樣:
大家好,我是 Wing,今天是 2022 年 9 月 15 日晚上 9 點,歡迎收看自學雜談第 1 集 今天要來跟你分享的主題是「輸入和輸出哪個更重要。」
做開場最主要的目的是讓你有「開始」的感覺,很多人不知道第一句話要講什麼,透過這樣的簡易開場,就能有暖身的效果,後面也能更自然地繼續講下去。
Phase 2:說明你等等要講什麼
開場完之後你可以講幾句前言,更詳細的介紹你等等要講什麼?為什麼想講這個主題?你等等會學到什麼?之類的,就像做簡報會先介紹目錄一樣,除了讓觀眾知道你等等的流程,也是在幫你自己做複習。
Phase 3:進入今天要講的主題
這部分就直接完整講完你今天要講的內容,例如生活體悟、學習心得等等,就看你自己對內容有多少準備囉!
Phase 4:簡單總結
前面講了一大堆之後,結束前可以做個小總結,例如今天講了第一點、第二點、第三點各是什麼,幫觀眾做個簡單的重點整理。
Phase 5:明確的 CTA
先解釋一下什麼是 CTA (Call to Action),簡單來說就是你希望觀眾看完直播後去做什麼事,可能是去訂閱你的頻道或社群、分享這集直播給朋友,或是請他們聽完之後做一個行動都可以,我通常會請觀眾訂閱我的電子報。
CTA 講完之後再說個再見,一場直播就順利結束了,做個大概 5-10 場,你就會非常熟悉這整個流程,講話也會愈來愈自然。
如何挑選直播要講的主題
這邊要先有一個觀念,不管你講什麼內容,都一定會有人不知道,很多人會覺得自己不夠格講某些內容,因為有太多人在講了,例如很多人都在講某一本書的讀書心得,自己就不能再講了。
但事實是,永遠會有比你還不懂這個主題的人,在他們的眼中,你就是專家,你講的內容就會對他們有幫助,所以想講什麼就講吧!至於要講什麼主題,我簡單分為兩種人:創作者和非創作者。
創作者
你可能有經營自己的網站或 YouTube 頻道,通常就會有一個自己經營很久的主題,累積了一些內容,最快的方式就是把這些已經講過的主題做內容再製,換句話說就是用不同的方式去分享你已經做過的主題。
例如我平常寫了很多的文章或貼文,我就會把這些文字內容變成直播的形式再講一次,這幫助我省下了很多準備的時間,但如果你的內容還沒有很多,那就依照你自己的主題去做發想就好。
非創作者
如果你不是創作者,只是一般的學生或上班族,平常沒有累積任何的內容,你也可以簡單分享最近的學習心得,例如分享書裡看到的某一句話對你的啟發,或是生活上遇到什麼好事想要跟別人分享,這些都是很棒的直播主題。
內容的呈現形式有哪些
內容導讀
這個方法是我從賀禎禎這位攝影 YouTuber 身上學到的,他會打開以前寫的部落格文章,唸幾個文章中的段落,然後簡單分享自己的想法,直到文章全部唸完為止。
有時候我不想重新準備簡報,就會直接打開我過去的內容,用同樣的方式帶大家導讀我寫過的文章、電子報或是我覺得一本書中值得思考的重點,範例你可以參考自學雜談第 12、16、25 集。
這樣的好處是你不需要額外準備,只需要朗讀一遍就好,偶爾做個補充說明,也可以分享你現在看到這些內容的想法是什麼?跟當初有什麼不一樣嗎?
簡報呈現
跟內容導讀有點像,只是你需要額外準備一份簡報,對我來說,我對要講的內容都會有一定的熟悉度,所以簡報大多都是列點,甚至我會拿以前讀書會分享過的簡報再重講一遍 XD。
有簡報我認為在講的時候會安心很多,只是如果你對於要講的內容不夠熟悉,事前準備就會比較花時間,範例你可以參考自學雜談第 8、9、11 集。
即興發揮
顧名思義就是什麼都沒有,單純對著鏡頭講話,我通常會用在心情抒發的主題,例如自學雜談第 21 集,就是我當時去參加一場講座後所產生的體悟,剛好利用一集直播來跟大家閒聊。
如何自然的對鏡頭講話
有了設備、有了內容,就可以正式開始直播了,這時最大的困難就是如何自然的對鏡頭講話,而且講得很順。
鏡頭表達是一門蠻深的學問,個人的口語表達大多只能靠自己的大量練習,但鏡頭表達只要你掌握以下幾個重點,就算是新手也可以有很不錯的效果。
眼睛要看哪裡
當然是看中間那顆圓圓的鏡頭囉!把鏡頭當作是真人的眼睛,我們都說跟人交談時要看著人家的眼睛以示尊重,視訊的時候也是一樣,這是為了建立「對象感」,什麼是對象感?簡單來說就是要讓對方感覺「你是透過鏡頭在對他說話。」
要達成這件事,眼睛就要直視鏡頭,大部分人在視訊的時候都會習慣看「畫面中的對方」,當你有這個動作,在對方的畫面看來你其實是沒有跟他對到眼的,從下面這張圖你應該很容易感受到視線的差別。
很多人也會把筆電放在桌上進行視訊,此時對方看你的畫面就很容易變成由下往上的視角,如果沒喬好角度,甚至會看到你的鼻孔 XD,這些都會讓人覺得你沒有在對他說話,感受上就會大減分,那要怎麼改善這個情況呢?
可以分成兩個階段做優化,第一階段是改善硬體設置,不管你用什麼鏡頭,請盡量讓中間那顆圓圓的東西在你眼睛正前方,並且跟地面左右水平、前後垂直,如果是筆電就可以拿東西架高,光是這樣的小改善就會差非常多。
第二階段是習慣看鏡頭,要想像你是在跟真人說話,直視著他的眼睛,練習時你可以放個貼紙,或是貼個照片在鏡頭的位置,熟悉後再慢慢拿掉,但最重要的還是大量練習,勉強成習慣,習慣成自然。
另外如果你有使用簡報,偶爾移開眼神看一下簡報是沒問題的,但大多數的時候還是建議全程看著鏡頭做講解會比較好,你可以立刻打開軟體做個自我測試,相信你就會發現自己給人的感受完全不同。
畫面的人像占比
首先把握一個大原則,沒有特殊情況的話,人都要在畫面的正中間,然後再依照下面 3 種不同的情境去調整人在畫面中的比例,如果你是一場視訊的主講者,人像占比也會大大影響你給人的感覺。
純講話
純講話就是你一般進到會議室或直播間,沒有分享任何畫面的狀況,此時你不能離鏡頭太近,不然會顯得頭很大,對別人來說也很有壓迫感,特別是只有 2、3 個人的時候。
這時人的畫面占比最下方大概是胸部再下面一點,頭部上面留一點點空間,你可以透過人往後座一點,或是把鏡頭移遠一點來拉開距離。
分享畫面
當你分享畫面之後,人的視訊畫面就會被縮小,此時會建議要把距離拉近,如果你保持跟純講話同樣的距離,有些手勢或是表情變化就會不太明顯,可能你想表現些什麼,但觀眾卻感受不到。
這時人的畫面占比最下方可以到胸上一點點,甚至是到鎖骨,頭上一樣留一點點空間,以人臉為畫面中最重要的元素。
親自示範
如果你是帶貨的直播主或是老師,可能會需要常常親自展示產品、用黑板寫東西,這時就可以把距離拉得更遠,大家才看得到你操作的過程。
這時人的畫面占比最下方可以延伸到腰部,讓畫面的空間容納得下要展示或操作的部分,以上這些都可以自己看著畫面來做調整,我通常也會自己截圖來做比較,給你參考。
肢體語言
以下是在直播或視訊時做了會加分,以及做了會扣分的肢體語言參考。
做了會加分
- 抬頭挺胸
- 腰背挺直
- 用手比數字
- 剁手強調重點
- 要對觀眾說話時用四指指向觀眾
- 要對自己說話時用手掌指向自己
做了會扣分
- 彎腰駝背
- 手撐下巴
- 雙手抱頭
- 靠著桌牆
- 不經意的小動作( e.g. 摸臉)
隨時觀察自己是否有做到或避免這些動作,也要按照你現在的人像占比調整肢體語言的位置,才不會被畫面切掉,例如分享畫面時你的手勢就至少要擺到眼睛的位置,才能讓觀眾看得到。
聲音表現
消除環境音
直播前要測試身邊的環境音會不會被錄進去,例如電風扇、冷氣、垃圾車等等,直播時也要注意不要有拍桌之類的動作,或是身上飾品擺動的聲響等等,這些都是當下沒感覺,但事後看回放時會煩死人的噪音。
講話時的聲音
第一個是要有高低起伏,平平的聲音容易讓人感覺無聊;第二個是語速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太快容易讓人聽不懂,太慢會讓人沒有耐心,這些都需要透過練習來找到適合自己的速度。
最後一個是聲音要大,這樣才能展現你的能量,也可以讓自己散發自信心,但聲音大不代表聒噪,你可以請別人幫你測試一下怎樣的聲音聽起來是有自信且讓人舒服的。
避免爆音或噴麥
所謂爆音就是講話的聲音突然過大,而噴麥就是在講話時吐氣太強,經由麥克風傳到觀眾耳裡就會一直有「ㄆ、ㄆ、ㄆ」的雜音,爆音可以透過拉開跟麥克風的距離,以及講話小聲一點來改善,噴麥的話則可以買個防噴罩來解決。
直播時的心態
你平常怎麼跟人講話,面對鏡頭就怎麼講話,但要記得你眼睛的位置,建立對象感之後就放輕鬆做你自己,如果你想學習更多跟鏡頭表達有關的技巧,歡迎參考下面這堂「鏡頭表達力」的課程。
直播時的注意事項
到這邊,一場直播挑戰該做的事情就全部講完了,接下來是一些我自己在直播過程中想額外提醒你的事情。
釐清做直播挑戰的目的
上面那堂鏡頭表達力的課程不定期的會舉辦 office hour ,也就是可以跟老師和同學們一起討論練習鏡頭表達時遇到的問題,有次我問了跟口語表達有關的問題時,老師就提到要看你直播的目的來決定你要優化到什麼程度。
如果你是想做精緻的教學影片,那你直播就不能廢話太多,如果你只是給自己做練習,那其實有點結巴也無傷大雅,只要總體感覺是順暢的就好,所以在想要怎麼檢討和優化的時候,記得這個方向也要隨時對齊你當初做直播挑戰的目的。
直播前一定要測試
不管你用什麼軟體直播,用什麼設備直播,正式上場之前一定要做事前測試,我的話通常都會測試下面幾個重點:
- 畫面好不好看
- 聲音清不清楚
- 畫面會不會延遲
- 網路夠不夠穩定
- 分享畫面有沒有問題
其他還有很多,但這些是我認為重點中的重點,你可以請別人幫你看,或是自己預錄一小段後看回放,有問題就調整,寧願事前花點時間確認好這些細節,也不要錄了一個小時才發現整段都不能用。
直播後一定要檢討
前面提過挑選平台時要選擇能夠讓你看回放的,目的是為了讓你能夠自我檢討,看看自己畫面上的表現如何,找到問題並解決,檢討的頻率因人而異,我自己會習慣每一集都做微調,每 10 集就大檢討一次,你也可以用這樣的比例去評估。
延伸閱讀:自學成功的關鍵是什麼?要如何判斷自己有沒有進步?
好好分配講話的力氣
連續講話是很花力氣的,如果你跟我一樣是內向者,力氣就會消耗地更快,所以如果你每一集都講得很長,就要好好分配整場的力氣,盡量利用微小的空檔喘口氣、喝口水,會撐得比較久。
室內溫度要舒適
通常為了避免收錄到環境的雜音,都會盡量把身邊的電器或窗戶關掉,但我會建議至少要開個冷氣或電風扇,不然你直播到一半就會先被熱死 XD,如果真的怕會收到雜音就開小一點,或是買一支不容易收到環境音的麥克風。
直播過程中我遇到的問題
口語表達
在進行直播挑戰之前我是個講話很快、語助詞很多、容易結巴的人,再加上我的思維比較跳躍,可能講話講到一半就突然想到某件事要先講,或是想起來剛剛有一段沒有講到想回去補充,造成講話容易跳針或是邏輯混亂。
第二個口語表達的問題是在開始直播挑戰後發現的,我發現我會一直重複剛剛才講過的句子,或是講完後筋疲力盡,也就是上面說的,沒有好好分配講話的力氣。
肢體語言
因為我在講話的時候會有很多的手勢,手勢會帶動整個身體,導致我後來在看回放的時候身體就會一直亂動,而頭部則是像吃了搖頭丸一樣,每次看回放都會感覺影片晃來晃去的,難以將重點放在內容上 XD。
其他還有手勢沒有擺在鏡頭範圍內而被切掉,或是講話時會瘋狂眨眼等等,這些都是我在開始直播挑戰後發現的新問題。
解決辦法
這些問題對我來說都非常惱人,但我後來發現一個可以徹底解決所有問題的方法,那就是「習慣空白。」
什麼是空白?就是在直播中間那些什麼話都不講、什麼事情都不做的空檔,很多人(包括一開始的我),都會很害怕空白,害怕產生尷尬,就會想做些什麼去填補這個空白,例如語助詞、重複句子等等。
但我後來發現,刻意的留下空白並不會怎樣,反而能讓自己有更多休息和思考的時間,可以好好整理接下來要講什麼話,也因為留下空白,你就更不容易緊張,可以利用空檔專心調整呼吸、分配力氣,這是在口語表達的部分。
肢體表達的部分,因為緊張減少了,動作也會跟著放慢,你一樣可以在需要的時候做些手勢或擺動身體,但隨著步調放慢,肢體語言的幅度就會變小,整個畫面看起來就會更穩定。
如果你也有上述的這些狀況,或是自己遇到了其他麻煩,我給你的第一個建議就是先練習刻意留下空白,相信就可以解決大部分的問題。
直播 30 天後的自我反思
經過這次 30 天的直播挑戰,當初想達到的目標基本上都達到了,最重要的就是自然面對鏡頭,以及即興發揮又不會講太多廢話的能力,最後的成果有:
- 畫面愈來愈乾淨、專業、清楚
- 非常習慣面對鏡頭,看鏡頭就像在跟真人講話一樣
- 抓到自己的講話風格,能自信的講自己想講的內容
- 喜歡自己的聲音,每次看自己的影片都是種享受 XD
- 講話變成更穩健,即使是即興發揮,內容的邏輯也足夠清晰
總體來說我很滿意自己這次的改變,如果要問有什麼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撇除投資更好的設備,我覺得可以在直播的內容上做更多的準備和練習,這次的內容大多都是即興發揮或是拿以前的內容來講。
假設下次還要做長期的直播,我想我會設計一系列前後有關聯的主題,做成類似課程等級的教學影片,讓整體的內容更有價值也更有系統。
結語:我還會繼續直播嗎
一直以來我都比較喜歡用文字來創作,因為我覺得寫作有足夠的時間讓我思考想傳達的東西,也有足夠的時間修正不順暢的語句,相較於影片還要剪輯、露臉、注意畫面和聲音,文字真的輕鬆許多。
但是做完直播挑戰後,我覺得影片的創作方式在某些方面會更有溫度和親切感,觀眾可以看到真正的你是什麼樣子,而不是讓自己躲在文字背後,也因此更容易建立信任感。
此外演講能力也是現代人必備的技能之一,雖然只是線上,但經過這次的訓練,我想之後不管在任何要公開演講的場合我都不太容易怯場或結巴,也算是為未來做準備吧 XD。
至於我還會繼續直播或拍影片嗎?我想我會休息一陣子,我發現我還是更喜歡文字的創作形式,也許等我大咖一點的時候再來開啟新的直播挑戰吧,拍影片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啊!
延伸閱讀:競爭激烈的時代下你可以自學的技能有哪些?這 4 種學了讓你變成全方位人才
以上就是這次的內容,如果你覺得看完後有些收穫,歡迎你把文章分享給你覺得有需要的朋友讓更多人知道。
合作邀約歡迎來信:wing.languages@gmail.com,或是到 Facebook 私訊跟我分享你的心得,以及關注 Wing 的日常動態。
如果有時間管理、目標設定、學習方法相關的課程需求,可以點這邊了解 Wing 的所有課程介紹,或是點這邊報名一對一的自學諮詢。
本站有部分連結與商家有合作關係,透過本站連結購買,我會獲得一些佣金,讓我可以持續營運網站,但並不會影響您的任何權益,詳情查看免責聲明。
延伸閱讀
我是一位長期鑽研如何學習的人,同時也是一位自學顧問、講師、創業者,從大學開始經營個人品牌,透過自學多項軟硬技能,20 歲出頭就成為一位自由工作者,開創了一條不同的職涯道路。
我熱於分享自主學習的心得,並擅長透過引導式提問,幫助人們釐清並改善自身在學習上遇到的問題,不斷突破人生和職涯上遇到的迷惘,找到人生的方向。
我始終相信學習是改變人生現況的最好方法,所以我致力於協助人們培養自學力,學會找到內在的學習動機來設定學習目標,並依照喜歡的學習方法,做好時間管理,規劃出最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