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看了很多書,上了很多課程,但始終覺得自己沒有進步,就像已經玩了一個月的新遊戲,卻連第一個王都還沒打敗,開始懷疑自己前進的方向是不是正確的?似乎所有的學習都是徒勞無功
要知道自己有沒有進步,其實是有一套系統性的方法和評估標準的,但你也需要做好一些前置作業,並了解其中的進步原理,才能夠合理的評估自己的程度
這篇文章會告訴你
- 什麼是舒適圈理論
- 評估進步前的前置作業
- 評估進步幅度的各種方式
- 該多久評估一次自己的進步
- 到底怎樣才叫做有進步
如果你也覺得自己好像努力了很久卻沒有任何進步,那這篇文章就是為你而寫的!
舒適圈理論
相信你已經把「跳脫舒適圈」這句話給聽到爛了,要跳脫舒適圈本身並不難,難的是要如何把外面的世界變成新的舒適圈,那你就必須先知道舒適圈外到底有什麼
看看上面這張圖,一般我們在學新東西的時候,都可以把自己會和不會的東西分為舒適圈、學習圈和恐懼圈
- 舒適圈:你已經很熟,不需要太費力學習也能用的技能
- 學習圈:你還不會,但不至於太難,有機會挑戰成功的技能
- 恐懼圈:你還不會,也不知道你會面對什麼,不知道能不能學成功的技能
就如同我們爬山不會想要第一次就挑戰玉山,要跳脫舒適圈也不能一次就跳過學習圈直接到恐懼圈,許多人就是因為直接跳到恐懼圈,覺得要學得東西跟自己的程度差太遠就放棄不學了
先從符合學習圈的技能開始學,就像是嬰兒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下學走路,跌倒了不會受傷太重,也有無限次的機會慢慢檢討自己的錯誤、逐步修正,最重要的是,累積自信心
進步從累積信心開始
常有讀者或是想要練習寫作的朋友會問我:「寫作要怎麼進步?」
他們會跟我說:「我也想像你一樣寫出有邏輯、完整的文章,但我完全不知道要寫什麼,看著螢幕一小時才寫了三行,寫出來的東西也沒有重點,我這樣是不是很差勁?」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出什麼弦外之音?這些人對自己寫出來的東西都沒什麼信心,剛開始練習就覺得要寫得像一個專業作家一樣,這就是直接把自己放在恐懼圈裡來學習寫作
一般來說面對這類問題,我一律回答「先寫就對了,不要管那麼多」,但畢竟這篇是一篇教學文,還是要來跟你分享一些具體的做法XD
無論你學習任何技能,「信心」永遠是最重要的,你要先對自己有信心,相信你自己有不斷比昨天的自己進步一點點,雖然這很雞湯,但我始終認為心態是做好任何事情的核心
那要怎麼培養自己的信心呢?你需要調整對於「成功」和「學習」的期待,從每一次的小成功開始累積,慢慢你就會到達你最初想要的「大成功」
對於成功,許多人都會下意識地拿某個領域的標竿來當作自己的學習目標,假設你今天要從零開始學習小提琴,你可能會想要拉得像在國際比賽的專家一樣好,或至少像你的小提琴老師一樣,完美拉出課本上的10首樂曲
但你可能連要怎麼在肩膀上架好小提琴都還不會,想要一次拉出10首樂曲根本是天方夜譚,所以你需要調整你的期待,先從學會架好小提琴、拉出每個音符當作你的小成功開始
當成功拉出每個音符後,你要告訴自己:「我很棒,我已經學會拉音符了」,給自己鼓勵,然後下個小成功可能是完整拉出10首中的其中一首,完成後就再給自己鼓勵,以此類推,直到你成功完整拉完10首為止
這個做法放到任何技能都適用,一般人學習卡關,第一個想法都是:「只要我無法做到XXX,我就是個LOSER」,但真正能在某個領域突出的人,他們都會告訴自己:「我已經做到XXX了,那下一個是什麼?我很期待」
信心是自己給自己的,我在這個小節花這麼多篇幅來跟你講解要怎麼累積信心,就可見它有多麼的重要,如果你沒有辦法先養成這個心態,那你其實已經可以離開這篇文章了,因為我相信接下來的內容對你的幫也都不會很大
評估進步的前置作業
既然你選擇繼續看下去,相信你已經知道了從小成功累積信心的重要性,那我接下來就要開始跟你分享要怎麼合理評估自己的進步,但在那之前,我們還有一些前置作業要做
釐清學習目的
學習目的就是「你為什麼要學?」,換句話說就是希望學成後能做到什麼事情,可能是找到更好的工作、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又或是想要培養自己的興趣?
設定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是為了達到「目的」所要做的每件事情,也是我們上面講的小成功,它會讓你知道你下一階段要做什麼,以及如何訂定進步的KPI
找好學習資源
你要用什麼方式來學你想學的技能?是要看書、上課、找教練、看影片還是什麼?現在的我們根本不缺學習資源,缺的是找資源和判斷資源好壞的能力
記錄學習過程
如果可以,我會建議你把你學習的過程都記錄下來,如果是文章就把草稿留下來,如果是影片就把每部公開的影片做備份,如果能夠拍照或攝影下來那會更好,這在之後要評估有沒有進步時會很好用
在學新技能之前,記得確保你都有做好這些前置作業,然後就趕快開始學習,一段時間後,我們就要繼續用下面的方式來判斷自己有沒有進步
如何判斷自己有沒有進步
自己感覺
我們會花很多時間在懊惱自己怎麼一直都沒有進步,但卻很少花時間來好好審視自己現在的狀況如何?搞不好你一直都有在進步,只是你都沒發現,你可以給自己至少半小時到一小時的時間好好回顧你正在學的所有技能
假設你在學得是某個軟體,那你是不是熟練了更多的功能或快捷鍵?
假設你在學得是某個重複性較高的技能,那你操作得速度有沒有變快?
假設你在學得是寫作,那你是不是能夠慢慢找出自己的寫作風格?
有些技能比較難量化,那你就可以用這樣的回顧給自己一個評價,雖然可能會有誤差,但在無法找到老師的情況下,依舊是個不錯的判斷方式,我們只要有比昨天的自己進步就夠了
看看過去的作品
還記得我在前置作業那邊提到要記錄學習過程嗎?現在就是把這些過程拿出來的時候了!你可以把自己過去練習的成果照著順序一字排開,假設有50件,就從第1件看到第50件,去觀察你的作品
- 是不是愈來愈複雜?
- 是不是愈來愈精緻?
- 有沒有用到愈來愈多的技巧?
以我最近在自學的攝影來說,我學得是手機攝影,在學習之前我都只能拍出左邊那種「到此一遊照」,也沒有做任何後製,事後重新看照片的時候也不會有想再去一次的感覺
但大概上了一個月的線上課程和練習,學習如何掌握構圖、光線、後製的技巧,我漸漸能拍出右邊那種比較好看的風景照,就像我這樣做前後對比,如果你有進步,一定馬上就能看出差別
有沒有達到當初設下的KPI
如果你的技能有明確的量化標準,你就可以在一開始的時候給自己設定KPI,然後在固定時間內記錄自己的成果,到達期限時就可以客觀的來檢視自己有沒有進步
以寫作來說,假設你原本一個月只能寫一篇文章,那你下個月的KPI可能就是一個月要寫4篇,假設你下個月真的寫了4篇,那就代表你寫作的速度變快了,就算只能寫2篇,也算是一種進步
我們不一定都要完整達到所有的KPI,它只是讓你知道你的進度如何而已,不用太患得患失,依舊要以達到小成功,累積信心為主要目的
有沒有更多人稱讚你的作品
自從我開始學攝影之後,我都會把我拍的照片放上社群給別人看,主要目的是記錄自己的學習過程,有沒有人看那是另一回事
但隨著我PO的照片愈來愈多,開始有人在下面留言「很好看」、「好美喔」之類的,偶爾跟人家視訊聊天對方也會跟我說:「誒,我最近看到你拍的照片都很好看喔~」
雖然我的攝影根本不算專業,但這些正向的回饋都會讓我產生信心,想要繼續學更多技巧,拍出更多的照片
有沒有更多人開始找你做相關的事情
如果之後攝影繼續學到一個程度,突然有人邀請我到他們的活動幫忙攝影,一次可能是偶然,假設有第二次、第三次,那其實就代表我的攝影技術得到了認可,認可我的人不需要是專家,只要對方覺得「我的攝影技術能幫上他的忙」這樣就夠了
如果你也發現有人在請你幫忙某些你正在學的事情,那也代表你的技術已經進步到能夠提供其他人價值了,甚至我認為可以說是近乎學成了,但前提就是你要「讓人知道你有這個技能」
有沒有因為這個技能得到更好的生活
所謂更好的生活就例如你是自由接案者,你是否因為學習這個技能得到了更多的案件?或是有沒有更多人找你合作?
如果你學某個技能是為了要進入某家公司工作,那你去面試和實習的時候,被錄取的次數有沒有增加?以及最重要的,薪水有沒有變多?這些都算是外部認可你有進步的一種形式
要多久評估一次有沒有進步
正常情況下我會建議平均「3個月」一次會比較看到明顯的進步,所以上面提到的評估方式也建議用3個月去訂KPI或其他評估的標準,才不會老是覺得自己怎麼都沒有進步?兄弟,進步是需要時間的阿!
除了時間你也要知道,學任何技能的時候都一定會遇到下面兩個階段
新手蜜月期
也就是你剛學的那段時間,每個人的蜜月期時間都不同,在這個階段你什麼都不會,學到的知識通通都是新的,進步的幅度也是最快的
建議在這個階段就要花點時間做好前置作業和建立好正確的學習心態,才可以在進到下個階段的時候不容易放棄
學習高原
當你度過的新手蜜月期,你會進入一個停滯期,你會覺得做什麼都無法有所突破,學習曲線會趨於平緩,這個被稱作「學習高原」
你想要爬過一座高原,一定會需要很長的時間和毅力一步步往上爬,才能見到高原後面的風景,在這個階段我會建議嘗試一些跟以往不同的學習方法,而不是加強原本方法的訓練強度
在你突破一個學習高原後很有可能就會遇到下一個學習高原,這很正常,記得不要操之過急,隨時審視自己的能力和學習狀況,你就可以不斷往上爬
不同技能最快的進步方式
要進步最快的方式不外乎兩種:思考和實作,有些技能要多思考才進步得快,有些則是要多實作
當我要學新技能時不是先去看書就是先去買線上課程,以看書來說,我的習慣是要看同個主題5~7本,通常看完後我就能對某個領域的知識有蠻足夠的認識
但我也常常在問自己:「我一定要看這麼多本書嗎?還是說頂多看2~3本趕快去實作會學得更快呢?」,我最後給自己訂下的標準有兩個
- 如果學得是用途不明顯的,要多看書,多思考
- 如果學得是可以馬上應用的,要多實作,多練習
以心理學和攝影這兩個技能來做舉例,心理學有很多的理論和學派,你需要花點時間去思考並釐清學派之間的差別是什麼?有沒有衝突?怎麼解決的?進而整理出自己的一套脈絡
說到心理學,大家想到的實作可能會是做心理諮商,但我們不可能隨時都有人讓我練習心理諮商,弄不好可能還會被別人打,既然不能實作,那就只能自己多思考了,人家都說懂心理學有很多好處,但在生活中真的不容易運用
所以我自己學心理學的話,會傾向自己多思考,有機會就分享一下自己學到的理論,從生活中累積經驗,慢慢就會內化了
以攝影來說,必須要實際去拍才能知道自己哪裡有問題,下次可以怎麼拍,如果我在開始拍之前先去學什麼是光圈、數值要怎麼調這些專業術語,那我可能早就放棄攝影了
這種學了某個技巧馬上就可以操作的,就要先跳過理論,直接用經驗來說話,等確認真的有興趣再回來學理論,也比較能夠堅持下去
要多思考還是多實作,我覺得它有點像裝一杯水來喝,當看書看太多時,就要多實作來消化知識(水裝太滿,把水喝掉),當實作太久時,也需要回來看書來補充基礎知識(喝到快沒水了,要再倒一些進去,下次才能繼續喝),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一萬小時法則的謬誤
最後也許你聽過由麥爾坎·葛拉威爾在2008年提出的一萬小時法則,意思是任何人想學會任何技能都必須要經過一萬小時的練習,但這個法則已經被很多學者和分享自學主題的書指出了它的盲點
單純花上一萬小時並不一定真的能夠學會一個技能,如果你每天打球2小時,連續打5000天,並不會讓你成為NBA球星,因為你不知道你的關鍵性弱點在哪裡,要怎麼改進,只是不斷重複錯誤的動作,這樣並不會有什麼進步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靠刻意練習,你需要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評估自己的學習狀況(如同我上面提到的),找出你最弱的地方在哪裡,並針對該弱點做改進,這樣的進步速度才會是最快的
所以不要再以為純粹多做就一定會進步,也許會,但那幅度很小,找出能讓你進步的拐點,才能夠事半功倍,關於一萬小時法則其實還有很多可以聊的,但那不是這篇文章的重點,所以就先點到為止,你有興趣可以自己去研究一下
結語:進步就像是走一條看不到盡頭的路
我偶爾會去爬山,在登頂之前眼前的路大多都是彎彎曲曲、佈滿雜草,你不會知道到底還要走多久才能登頂,但你很確定你總有一天會登頂,所以你會一直走下去,對我來說,進步就像是在走一條看不到盡頭的山路
你不停的在走,就如同你不停的在學習
你不知道還要走多久才會登頂,就如同你不知道還要學多久才看得到進步
我的感受是,在走的當下你都不會感覺正在往山頂前進,你只是不停地走著,當終於到達山頂,不經意地回頭看著你剛剛走上來的路,你才發現:「原來已經走了這麼遠了阿…」
進步是一種無形的過程,學習的當下都不會有任何感覺,都是在某一個瞬間才發現自己能做到以前不會的事情,分享以前不知道的知識,但在到達那個瞬間之前,我們只要一直不斷地走下去就好
以上就是這次的內容,如果你覺得看完後有些收穫,歡迎你把文章分享給你覺得有需要的朋友讓更多人知道。
合作邀約歡迎來信:wing.languages@gmail.com,或是到 Facebook 私訊跟我分享你的心得,以及關注 Wing 的日常動態。
如果有時間管理、目標設定、學習方法相關的課程需求,可以點這邊了解 Wing 的所有課程介紹,或是點這邊報名一對一的自學諮詢。
本站有部分連結與商家有合作關係,透過本站連結購買,我會獲得一些佣金,讓我可以持續營運網站,但並不會影響您的任何權益,詳情查看免責聲明。
延伸閱讀
我是一位長期鑽研如何學習的人,同時也是一位自學顧問、講師、創業者,從大學開始經營個人品牌,透過自學多項軟硬技能,20 歲出頭就成為一位自由工作者,開創了一條不同的職涯道路。
我熱於分享自主學習的心得,並擅長透過引導式提問,幫助人們釐清並改善自身在學習上遇到的問題,不斷突破人生和職涯上遇到的迷惘,找到人生的方向。
我始終相信學習是改變人生現況的最好方法,所以我致力於協助人們培養自學力,學會找到內在的學習動機來設定學習目標,並依照喜歡的學習方法,做好時間管理,規劃出最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