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成功有約

【讀書心得】與成功有約,試著用不同的角度重新來看這 7 個習慣

大部分在分享與成功有約的讀書心得的文章大多只有把書中的 7 個習慣闡述一遍,卻很少落地的說明這 7 個習慣到底跟自己的生活有什麼關係,那為什麼我不去聽說書的頻道就好了呢?說不定學習起來還比較有趣,對吧?

這篇文章我想從自學的角度出發,用這 7 個習慣來闡述自學碰壁的各種原因,並結合我的自學經驗提出我認為可行的解法,在自學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非常多的問題,例如總是停滯不前無法突破、看不到自己學習的進步和成果,遇到問題也都沒有人可以問等等,也讓我們無法成功自學想要的技能。

如果你是想要自學卻遇到很多問題不知道如何解決,我想這篇文章會對你有幫助。

與成功有約

前言

「與成功有約」是由美國著名的管理學顧問史蒂芬.柯維所寫,書中列出了 7 個習慣和對應的故事,來說明你如果想要成功,你需要做些什麼?往往我們認為成功人士一定是做對了某件事才成功,其他人只要找到那件事,就一樣也會成功,但其實不然。

書中認為,支撐一個人會成功的關鍵不在於他做的某件事,而在於他每天所堅持的生活習慣,是這些習慣讓成功人士決定要做哪件事?怎麼做這件事?以及遇到問題時要怎麼解決?

在講這 7 個習慣有哪些之前,大家每次提到習慣,最痛苦的就是無法持續,不管是想養成一個好習慣,或是戒掉一個壞習慣,每次興高采烈的要開始,總是做不到幾天就破功想要放棄,書中也針對這點提出如上圖所示,要成功養成習慣的三大要素。

一個人如果沒有意識到問題,是沒辦法解決問題的,不管是要養成或戒掉一個習慣,一定都是因為你意識到了一個問題,可能是你發現晚睡對你一天的精神有很大的影響,所以你想要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這時就完成第一個要素:「知道。」

接下來你會去了解想要成功早起需要做些什麼,例如可能要知道你需要睡幾小時精神才會好 ( 像我至少要 6 小時 ),要怎麼樣不賴床?進階一點的,可能還會從科學角度去理解整個睡眠的週期,來制定可行的早起計畫,這些都是第二個要素:「技巧。」

你知道要早起,也了解要怎麼早起,那為什麼還是養成不了早起的習慣?很可能是你內心並沒有那麼想做,也就是「意願」不足,潛意識裡總是有些因素可以說服你晚睡有好處,或是讓你覺得好像不早起也沒那麼嚴重,嘴上的意願跟內心的意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同樣的概念帶到自學,很多人想要養成學習、閱讀的習慣,但總是不了了之,半途而廢,這些人通常不缺知識和技巧,而是缺乏了意願,如果能把意願激發出來,開始養成學習的習慣,其實,想要自學任何技能並成功學會,只是時間的問題。

與成功有約:自我成長的三個階段

學習通常就意味著成長,書中也把每個人必經的成長之路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依賴期、獨立期和互賴期,每個階段都有其要養成的習慣,只要養成了該階段的習慣,你就能進到下一個階段。

當你達到最後一個階段,成長和成功就會變成是一種常態,你也可以評估一下自己現在處於哪個階段?

依賴期

每個人一開始都在這個階段,我們都曾經是手無縛雞之力的嬰兒,需要靠別人來幫我們做很多事,但許多人即使到了成年,卻依舊在依賴他人,想要別人為自己負責所有的事情,依賴期全部圍繞在「你」的概念,這個你就是被你依賴的他人。

依賴可以分成兩種,生理和心理上,生理上就例如疾病、意外造成的身體殘缺,這種的確需要依賴別人的幫助,另外心理上的依賴就例如想要他人肯定自己,把個人的價值建立在他人的評價上。

又或是遇到問題時完全無法自己解決,只能不斷求助,或是下意識地把錯誤怪到別人身上,希望對方負全責,這些都是這個階段常見的表現,如果想要脫離這個階段,你需要養成下面 3 種習慣:

  • 主動積極:開始為自己負責,不再把問題推給他人
  • 以終為始:了解你最終的目標,你到底想要的是什麼?
  • 要事第一:知道哪些事情必須要先做,哪些事情可以緩一緩

養成這 3 個習慣後,你就可以進入到獨立期。

獨立期

進入獨立期的人就像是上大學一年左右,並且在外面住的大學生,圍繞在「我」的概念,你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生活上的大小事都可以自己處理,想跟誰出去玩不需要再跟誰報備,想打工也可以自己去找工作。

所有事情都可以自己做決定,並且為自己的成果負責,在這個階段也許你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做出一番成績,獲得你想要的成功,但最後你會發現,自己一個人的時間、能力、能做到的事情都有限,必須開始與人合作才能更進一步,如果想要脫離這個階段,你需要養成下面 3 種習慣:

  • 雙贏思維:沒有誰必須要被犧牲,每個人都可以獲得想要的東西
  • 知彼解己:真正了解對方的想法,與別人建立信任
  • 統合綜效:找出一個雙方都滿意的方案,讓 1 + 1 > 2

養成這 3 個習慣後,你就可以開始學會與人合作,創造更大的成功,並進入到互賴期。

互賴期

到了這個階段,熟練了以上 6 個習慣,你應該就會有一個你自己蠻滿意的所謂的成功,這個成功不一定是金錢,而是感情、人際、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都很滿意,那還有最後一個要養成的習慣是什麼呢?就是不斷更新。

持續的練習以上 6 個習慣,並不斷精進自己,持續自我成長,這個成功的狀態才能持續,當然,這些都只是書中的定義,接下來讓我們依照上面的順序把這 7 個習慣帶入到自學,來跟你分析自學時你會碰壁的原因和我認為可行的解法。

7 個習慣對你自學的影響:個人篇

在個人篇我們會探討依賴期的三個習慣,分別是主動積極、以終為始和要事第一,讓你能夠先從自己培養起自學的能力,成長到獨立期,可以解決你一個人自學時會遇到的問題。

為什麼你老是沒有成果?

學習之中最難熬的,往往就是學了很久卻看不到結果,看了上百本的書,卻好像沒有什麼進步,上了很多的課程,當下雖然覺得充滿希望,但過段時間後,卻好像什麼都沒有改變。

我不太相信一直學習會連一點點小成果都看不到,如果有,一定是哪裡出了問題,有些時候是學習方法錯誤,那只要導正回來就好,但我看過很多完全沒有成果的學習者,最常出現的問題,就是「消極的態度」以及「把學習的成果交付給他人。」

當你在自學的時候,如果遇到困難,你的第一個反應是什麼?有些人可能會是「我就是學不會」、「這個太難了」、「我沒有時間」,這些都是正常人面對問題時下意識的正常回應。

此外,你是否以為上完某堂課自己就能有所改變?這對,也不對,上完課後在思維上的確會有明顯的改變,但不會馬上讓你的實際狀況也發生改變,這必須仰賴上課後持續的自學相關知識和不斷的練習,很多人就是缺少了後者,所以發現自己沒有什麼改變,就怪老師不會教、課程沒有效果。

與成功有約

如果你有以上這兩種情況,這表示你缺乏了第一個習慣:主動積極。所有自學會遇到的問題都可以分為兩種:「可以控制」和「無法控制」的,無法控制的就例如看到成果的時間、進步的幅度大小、呈現出來的成果好壞。

面對無法控制的問題,我們並無法透過什麼神奇的行動去改善,但我們可以改變面對它們的態度,不再去為了這些事情而焦慮,而是專注在我們可以控制的事情上,例如我今天要學習多久?我要複習哪些東西?我要練習哪些技能?

主動積極強調的是,面對問題我們可以選擇回應的方式,如果你一直選擇用上述的言語和想要別人為自己學習負責的想法,那你的行動就會停下來,沒有行動,當然也就不會有任何成果。

而如果我們反過來,專注在當下我們可以控制的事情,不斷思考著「我還可以怎麼做」,這樣你的腦袋就會不斷的去思考解決辦法,行動就會持續不斷,只要有行動,成果自然就會慢慢出現。

Wing 的心得

我自認是個執行力非常強的人,雖然不是每個行動都一定會帶來很好的結果,不過我覺得每次的行動都會讓我知道下一步要怎麼做,即使知道這個行動是不對的,起碼也劃掉了一個不可行的選項。

我認為所有的迷惘都是因為行動的不夠多,就像在摸黑走路一樣,眼前一片黑你要怎麼知道該往哪裡走?你能控制的,是決定要不要踏出你的腳,不能控制的,是你最後會走到哪裡,但只要踏出去了,最後都一定會有某個成果出現。

為什麼你老是在走彎路?

不知道你有沒有用過 Google 地圖,我因為是個路痴,所以一定要靠導航才能到達目的地,但它卻常常帶著我繞彎路,例如導到田間小徑,或是墳墓旁邊,雖然最後都會到,但過程可是驚險萬分。

學習時也是一樣,我們常常會走很多的彎路,以為學這些可以幫我們達到自己的目的,但學成之後才發現有些東西根本不必學,那為什麼你會一直走彎路?代表你可能缺乏了第二個習慣:以終為始。

所謂以終為始,就是要先明確學習的目標,再以這個目標去回推哪個方法是可以最快到達這個目標的方式,此外,所謂學習的目標不只是你要達到的成果,更重要的是你「為什麼」要達到這個目標?

假設你的學習目標是學好英文,這是想要的成果,但你到底為什麼想要學好英文?這可能是你沒有想過的,大多數人就是因為沒有想好這點就開始學,才會在學英文遇到問題的時候不知道怎麼解決、感覺到迷惘,不知道該從何開始改進。

而這個為什麼也會幫助你的目標和方法更為明確,假設你想學好英文的為什麼是想要到國外去旅遊,你想要的成果就不會是學好英文,而是能跟外國人用英文溝通,這樣的成果是不是明確一點了呢?

接著,目標已經確定是要跟外國人做日常溝通,用以終為始的思維來回推方法,你所選的教材、學習的單字種類,就會重點放在日常生活會用到的,而不是去學習商業用語,或是你在生活中根本用不到的內容,這就是在減少你走彎路的次數。

Wing 的心得

當你能設定一個明確的目標,就會知道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少走一些彎路,但依照我的經驗,不管以終為始做得再怎麼好,你都一定會走上彎路,但我覺得不要緊,也許那就是屬於你的必經過程。

這就回到第一個習慣,當你發現你走彎路的時候,能不能持續用主動積極的習慣,不否定過去自己做的決定,讓自己趕快回到正軌上呢?

延伸閱讀:設定自學目標的 5 個步驟,比完美更重要的是進步
與成功有約

為什麼你老是學到心累?

當人開始漸漸長大,要做的事情只會愈來愈多,我剛開始在學習的時候,一個月平均可以看完 4 本書,我後來才知道這是一個蠻厲害的數字,我也一直以這個進度為榮。

但後來我一個月只能看 1-2 本書,每次都只能看一點點,造成我學習的時間變得非常零碎,再次翻開書的時候都要花點時間才能想起上次學到哪裡,學習效果開始變差,重看這本書之後我才發現我忽略了第三個習慣:要事第一。

我曾經問過讀者在自學時遇到的問題是什麼?其中一個答案就是會被工作或生活壓縮到學習的時間,又或是常常拖延,沒辦法自律等等,最重要的是看不到自己的進步,導致學習學到很心累。

要事第一白話說就是做好時間管理,在書中將所有事情用「重要」和「緊急」分為四個象限,我們需要重點關注的,應該是重要但不緊急的象限,這個象限雖然短期內看不到成果,但長遠來說卻能對我們的人生產生重大改變,學習就是其中一種,其他還有健康、人際關係等。

但我們常常會忽略「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多關注在「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例如日常的瑣事,上司突然交辦下來的新任務,而有些事情是「重要又緊急」,這類事情通常要先做,「而不緊急又不重要」的事根本不用做,所以這兩個先不列入討論範圍

此外,重要性和緊急性每個人的定義不一樣,這邊只是以我的標準來舉例。當我們花很多時間和精力做完「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就不會再有力氣做「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導致進度一直被拖延,

想做沒力氣做、學習進度不斷被拖延、看不到自己的進步,這三個就是我認為會學習老是學到心累的三大原因,所以我們必須要時常檢視學習這件事對自己有多重要?

如果足夠重要,我們就應該調整作息,將每天的重點多放在學習上,先把力氣花在學習,進度就會一直推進,有推進就一定會看到一些進步 ( 又回到主動積極了 ),心累的感覺就會漸漸減少了。

Wing 的心得

我常說沒有時間做某件事從來都不是個問題,只是代表那件事的優先順序不夠高,我自己也常常會被生活的突發狀況影響到我的學習,例如最近的幾個月,我的確開始面對閱讀感到有點心累,所以第三個習慣我覺得是這幾個之中我特別重視的習慣之一。

7 個習慣對你自學的影響:團體篇

有了上面的三個習慣,你就會有不錯的自學能力,可以學會你想要的大多數技能,也許你會像曾經的我一樣,覺得不需要其他人了,但其實你會發現,如果有其他人來幫助你,反而會自學的更好。

自學不代表什麼都要自己來,而是知道哪些可以自己來,哪些需要請教別人,再從別人的建議中自己延伸出更多的解決方式,所以接下來的三個習慣:雙贏思維、知彼解己和統合綜效,對於你在自學的過程中成功請教別人會有很大的幫助。

為什麼你老是跟人衝突?

過往在學校的學習都會有排名,養成了我們學習就一定要拚個高低,今天你考得比較高你就比較厲害,我考得比較低我就輸了,這種好勝心容易讓我們陷入比較心態,計較自己和他人在學習上付出的努力,進而跟別人起衝突。

如果你現在依舊認為學習是為了在某件事情上贏過別人,證明自己比別人厲害,那就代表你缺乏第 4 個習慣:雙贏思維。你的學習究竟是為了贏過別人,還是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好?

現在有很多的單位在舉辦共學小組或是共讀的讀書會,針對一本書、一個主題一起做討論,沒有分數的競爭,不會比較誰學得比較好,在這個群體的人每個人都會互相解答彼此學習時遇到的問題,如果有人落後了,也會拉他一把。

一個人自學固然很棒,你也的確會在某方面變得比別人厲害,但如果能夠捨棄比較的心態,轉而去分享自己的知識,去幫助別人解決你曾經解決過的問題,幫助他人變得更好,有一天,當你需要的知識別人有的時候,別人也會分享他的知識幫你解決問題。

用雙贏思維,彼此幫彼此解決問題,了解一個人自學時可能會遇到的盲點,大家都一起提升到另一個境界,一起變得更好,何樂而不為呢?

Wing 的心得

曾經有人問我,你的榜樣是誰?我回答:「任何人都是我的榜樣」,不管對方的身分地位比我高還低,知識含量比我多還少,只要對方會我不會的東西,他就是我學習的對象,如果我能透過分享我的知識解決對方的問題,對方也教我我不會的東西,雙方都一起成長,我覺得這是件很棒的事!

為什麼你老是沒有人問?

學習遇到問題自己無法解決就需要請教別人,有些人甚至會請顧問或教練,但有些人會發現就算問了別人也無法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甚至可能會發現沒有人要回答你的問題,最慘的就是沒有人要回答,還反被大酸一波,這可能就是你缺乏了第 5 個習慣:知彼解己。

知彼解己聽起來很學術,但其實就講一個概念:「去傾聽對方在說什麼,並用自己的理解說出對方的話,確保雙方都在同一個頻率上」,我認為在學習上的傾聽有些不一樣,日常的傾聽是想理解對方的意思,進而做出回應,而學習上的傾聽則是要吸收對方給你的知識。

每個人在學習的路上都會擔任知識的吸收者和分享者,當有人問妳問題,你就變成了分享者,這時如果你發現你講的所有東西,對方都回你:「啊!這我都知道了,這行不通 or 可不可以講點新的東西給我聽」,你會不會感覺不被尊重?會不會想要繼續回答下去?我想大多數人是不會的。

現在換個角度,你變成了學習者,你在請教別人的意見時,你是持預設立場,也就是認為自己已經知道某些事;還是持空杯心態,也就是認為自己什麼都不知道,對方講的事情都會成為我學習和思考的材料?

如果你請教別人時都先預設立場,就會發生上述的狀況,讓別人覺得回答你的問題很累,反正你也不會聽,那我幹嘛花時間在你身上?漸漸地不想回答你的問題,當這樣的人愈來愈多,你就沒有人問了,除了你付了錢的,因為他有義務要回答你 XD。

如果不想發生這種情況,除了抱持空杯心態去傾聽他人要分享給你的內容外,還可以在對方講完一段後,用你自己的理解,重複或總結一次對方的話,確保你自己的理解正確。

當你講錯的時候,對方就會想要再重新講一次,當你理解後露出一個茅塞頓開的表情時,對方就會感覺到一股成就感,下次就會想要再回答你,你就有源源不絕可以請教的人脈庫了。

Wing 的心得

我們很容易認為自己已經會了,當別人再講一次時就會覺得沒必要聽,因此損失了學習或至少重新複習的機會,所以我認為用空杯心態去傾聽別人要分享的內容,不管在自學的哪個階段都很需要,同樣的,你也需要不斷的請教別人。

此外,要請教別人之前還有個很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學會問出一個好的問題,我之前有寫過相關的文章,可以點下面的連結去看看。

延伸閱讀:答案的品質永遠來自於問題!想得到有幫助的答案,必須先學會如何問出一個好的問題

為什麼你老是無法突破?

這邊要介紹的是第 6 個習慣:統合綜效,跟前面提到的雙贏思維很像,我認為雙贏思維是透過團體的學習和互相解決問題來讓每個人從 1 升級到 2,而統合綜效則是要讓學習能夠 1+1>2,2+2>4,加快你學習的速度,解決更多無法解決的問題。

更貼切的講法或許是終身的學習夥伴,例如你去某堂課程認識到的好朋友,或是上課時認識的某位老師,不只是認識,彼此還會願意常常出來交流最近學到的東西,最好領域還不一樣,這樣在交流的過程中就可以激盪出新的想法。

Wing 的心得

這個習慣是我認為相對較難達成的,因為他會關係到對方的能力、知識能否跟你互補,不過我們依舊可以主動去尋找這類型的人,但記得必須先培養雙贏思維和知彼解己的習慣,才知道怎麼去跟他人創造 1+1>2 的效果。

7 個習慣對你自學的影響:終身篇

為什麼你老是停滯不前?

在 2022 年的時候,我覺得我的人生真的就是停滯不前,一整年下來都沒有什麼太大的進步,重新看完這本書後,我覺得那時候我就是忽略了最後一個習慣:不斷更新。書裡提到人要能夠不斷更新,必須關注四個重要的面向:

  • 生理:身體的健康
  • 心靈:心靈的健康
  • 社會:平常的人際關係
  • 心智:知識的提升

生理的健康你可以透過飲食管理,或是吃營養品來保持;身心靈可以偶爾冥想一下,或是出去散步;而人際關係則是你是否有持續在認識新的人,跟舊的朋友保持良好的關係;最後你是否有持續在自學新的知識來充實自己?其實,這就跟升級電腦的作業系統一樣,你需要不斷更新版本,才能讓你的電腦用起來愈來愈順。

Wing 的心得

人家常說終身學習,我認為有自學能力的其中一個好處,就是可以自己發現自己還不會哪些事情,然後知道如何去學習、去補足,對於學習我始終有一個信念:「當你覺得你已經夠了,你就完了

結語:成功自學的關鍵

到這邊先做個小總結:

  • 如果你學習了很久卻老是看不到成果,先確認你是否具備主動積極的習慣,不會用消極的言語和把學習的成果交給他人,只要你專注在你可以控制的事,你的成果一定會慢慢出現。
  • 如果你發現你的學習老是走很多彎路,可以透過以終為始的習慣來重新釐清你的目標,目標清楚了,方法就會更明確,就可以少走一點彎路,但你也要了解,彎路是一定會走到的
  • 如果你老是學習學到心累,你可能忽略了要事第一的習慣,可以重新審視一下學習在自己生活的重要性和緊急性,重新調整優先順序,先做跟學習相關的事,心累的頻率就會慢慢減少了。
  • 如果你的學習是為了證明自己比別人厲害,你需要培養雙贏思維的習慣,學習是為了讓自己更好,而透過互相分享知識幫彼此解決問題,大家一起從 1 變成 2,何樂而不為呢?
  • 如果你發現願意回答你問題的人愈來愈少,你可能就缺少了知彼解己的習慣,在請教別人時不要預設立場,用空杯心態去心收別人要分享的知識,並可以適時複誦對方說的話,確保彼此都有正確的理解,讓對方有成就感,就會想繼續回答你。
  • 如果你發現你遇到了瓶頸無法突破,那你可以培養統合綜效的習慣,找到你的學習夥伴,創造 1+1>2 的效果;最後也記得要不斷更新自己,才能將這些習慣和自學成功變成一種常態。

「與成功有約」裡面用了很多生活上的例子來闡述這些習慣,書中指的成功可以是人生中的各個領域,而我選擇從自學的角度來分享我對這本書的詮釋,我認為養成自學的習慣很重要,或者說要養成習慣,你必須要先有好的心態以及意願。

當你有了正確的自學心態,後面的學習方法都很簡單,因為只要用就好了,我認為這本書適合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階段來看,我已經看了兩次,也像封面說的,每一次讀,都有新的收穫

以上就是這次的內容,如果你覺得看完後有些收穫,歡迎你把文章分享給你覺得有需要的朋友讓更多人知道。

合作邀約歡迎來信:wing.languages@gmail.com,或是到 Facebook 私訊跟我分享你的心得,以及關注 Wing 的日常動態。

如果有時間管理、目標設定、學習方法相關的課程需求,可以點這邊了解 Wing 的所有課程介紹

天下技能自學交流群


本站有部分連結與商家有合作關係,透過本站連結購買,我會獲得一些佣金,讓我可以持續營運網站,但並不會影響您的任何權益,詳情查看免責聲明。

延伸閱讀

留下你對文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