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不為錢工作,而是讓錢幫自己工作
對以前的我來說,我可能是為錢工作的那一方吧
因為現在還是大學生,只能靠少許的打工費維生
時常覺得錢永遠都不夠,老是在煩惱要賺多少錢才夠支撐整個月的生開銷
但富爸爸窮爸爸大大改變了我的想法,讓我開始學習如何讓錢為我工作
為什麼我要讀這本書
內容簡介
作者 羅伯特‧T.清崎講述他的兩個爸爸從小對他的教育有何不同,又是如何建立他現在做為一個富人的思維
富爸爸教導他要學習財務知識為自己創造更多的財富
窮爸爸則教導她努力學習 –> 找到好工作 –> 就可以變有錢人的傳統SOP
作者透過本身生活的例子逐步驗證兩個爸爸對金錢觀的認知,最後鑽研出一套屬於自己的金錢觀
他也透過幾十年來的經驗,勉勵各位要盡早累積財務知識,擁有不同的收入,創造屬於自己的未來
必讀原因
- 暢銷20年,理財書中必讀
- 教你打造富人的腦袋
- 學習讓錢為你工作
適合什麼人讀
- 深陷財務困境,想早日掙脫的人
如果你現在每天都煩惱著卡債繳不出來,小孩的學費付不出來,或是被貸款壓得喘不過氣,你可以看看這本書,書中會教你怎麼早日擺脫這種生活
- 想要開始理財,卻不知怎麼開始的人
現在理財觀念愈來愈重要,但很多人卻不知道如何開始,唯一知道的可能就是存錢,這本書會告訴你為什麼存錢已經是古董的觀念,而你想要開始理財,又應該知道哪些東西
- 想要成為有錢人的人
每個人都想要賺大錢,但總是停留在想的階段,作者認為,要成為有錢人其實不難,只要搞清楚「資產」和「負債」的差別,並持續累積資產,成為有錢人就指日可待
看完我會學到什麼
- 資產和負債的差別
- 為什麼要培養財務知識
- 為什麼要建立自己的事業
- 富人跟窮人的差別

富人不為錢工作
書中第一句話就點出:「富人不為錢工作」,這句話似乎推翻了傳統找個好工作就能賺大錢的思維,關於這句話的精隨,你可以看看下面這部影片
富爸爸vs窮爸爸
書中不停圍繞著富爸爸和窮爸爸之間理念的碰撞
窮爸爸指的是羅伯特清崎自己的親生爸爸,是受過高等教育為政府工作的公務人員,就跟我們一般人一樣
富爸爸則是羅伯特的朋友邁克的爸爸,擁有好幾間公司,教育只有高中程度,卻能雇用比他還聰明的人替他工作,也懂得利用財務知識來幫自己賺更多的錢
富爸爸跟窮爸爸的觀念差別如下面的表格

相信聰明的你已經可以稍稍體會到兩個爸爸的觀念哪一些是你應該信奉的,哪一些又是你必須重新思考的,竟然講到了貧窮和富有,就必須談談富人和窮人到底有什麼差別
富人跟窮人的差別
傳統的觀念就是找份好工作,可能是去外商企業當主管,又或者是在台積電當資深工程師,這些都是在台灣令人稱羨的好工作
找到這些工作,拿到豐厚的薪水,你的人生就會一帆風順,再也不愁吃穿,但這觀念存在著非常大的問題
一般人找到一份好工作,有很高的薪水,就覺得人生穩了,這輩子都可以靠著這份薪水過活,我們高度依賴工作的穩定性,退休後則是依靠退休金和政府的補助生活,自己卻沒有第二份或第三份收入

仔細想想,雖然一份穩定工作和政府表面上都很可靠,但常常會看到突發性裁員導致上百人、上千人頓時流離失所的新聞
為什麼這些人會去抗議,除了公司不當裁員之外,就是因為突然沒有收入所造成的恐慌導致必須要討回一份工作來維持生活,這邊就顯示出了富人跟窮人最大的差別:「是否有財務自由?」
所謂財務自由指的是:「如果有一天不工作了,能不能有收入來維持正常的生活」
延伸閱讀:學生也能賺被動收入,教你如何從年輕就開始賺錢
這個收入指的不是政府給你的退休金,也不是國家給你的年金,因為那種東昔隨時會有不見或被砍價的風險,看看年金改革就知道了
收入指的是你平常為自己累積了多少資產,例如投資的股息、房屋的租金等等能夠在你不工作時持續給你收入,讓你可以維持正常生活
現在在看這篇文章的你可能還很年輕,也有可能已經步入中年,不管你在什麼年紀,你必須要為自己創造多份收入,為老年的自己做好準備
延伸閱讀:下班後賺更多心得分享,最適合理財新手入門的一本書
想想如果你現在不工作了(無論是自願或被迫),你還能活多久?
增加財務知識
從小到大學校教了我們許多知識,但卻從來不教我們什麼叫做「錢」
一個人可能受過很高的教育而且有成功的事業,卻不懂得理財,每天都要努力工作10幾個小時來賺錢,因為他們不懂「錢」,也不懂得讓錢為自己工作
接下來Wing會舉幾個書中提到的重要財務觀念來跟大家分享,想知道更詳細的也可以點下面的連結

資產和負債
這是這本書最最最重要的觀念!可以說你只要搞懂這觀念,讀這本書就值了
什麼叫資產和負債?作者給了一個最簡單的說法
資產是把錢放進你口袋的東西,負債是把錢從你口袋拿出去的東西
一般聽到資產和負債,大家第一個會聯想到的可能是資產負債表(如下圖)

如果照銀行的說法,資產就是任何可以換錢的東西,例如房子、車子、高爾夫球桿等等,但從作者的角度而言,這個定義卻沒有那麼複雜
以房子為例,你用貸款買入了一間房子,你的資產欄就多了「房子」這個項目,但從作者的角度,你用貸款買房子,每個月都要拿錢付貸款,此時房子就變成了「負債」,因為它每個月都把錢從你的口袋拿走,並不會幫你生錢
那房子什麼時候才能算資產呢?如果你的房子可以出租,持續的收租金,那房子就能變成你的資產,因為他持續的把錢送入你的口袋
書中鼓勵我們去買入資產而非負債,拿到薪水的第一步應該先想想怎麼增加資產,而不是去買想要的奢侈品也就是負債
但如果你真的很想要買個很想要的奢侈品(負債)時怎麼辦呢?
作者建議先購買資產後用資產所產生的收益來獎勵自己,也就是你可以拿一部分的租金來買奢侈品,作為對自己的獎勵,同時又可以留下錢,讓錢去滾錢
下面舉幾個書中提到的資產類型
- 不需我到場就能運作的公司
- 股票
- 債券
- 產生收入的房地產
- 智慧財產權的版稅,如音樂、劇本、專利
富人買入資產,窮人只有支出,中產階級買他們以為是資產的負債
現金流向圖
每個人都有現金流,說明人是如何處理金錢,最後導致了什麼結果,如果沒有試著變成富人的現金流,即使賺再多的錢也不能解決問題

可以看到富人除了支出以外,會把錢拿去買入資產,進而產生更多的收入,產生良性循環,這也是富人愈富的原因

窮人拿到一筆錢光是付完基本生活開銷就快沒錢了,沒錢又要怎麼買資產呢?

中產階級比窮人好一點,付完支出後會有一點錢,但通常它們都拿這些錢去買負債,讓自己的支出愈來愈多
以上圖片皆來自於:【富爸爸,窮爸爸】重點心得分享,學習財務知識,讓錢為你工作。 | Dio致富教室
優先支付自己
一般人領到錢後:收入 – 支出 = 儲蓄
富人領到錢後:收入 – 儲蓄 = 支出
先支付給自己是說,先預計要存多少錢,剩下的才是你可以花的,但不是說存下來的錢要拿去享樂,而是要買入資產
這可能會造成你有時會入不敷出,例如付不出帳單,這時就先不要管它,任由它去催繳你,作者的理由是當你被催時,就會激勵你去賺更多的錢
老鼠賽跑

大多數人都希望有一份薪水,因為沒錢會使我們恐懼,當拿到的錢愈多,我們又會想買更多東西
於是我們就漸漸陷入了一種模式,起床 –> 上班 –> 付錢 –> 起床,無止盡的惡性循環,這就是所謂的「老鼠賽跑」,也是就是老鼠在老鼠圈跑,但是無論跑,終究跑不出籠子,跑出籠子的意思就是你達到了財務自由,不用在為錢而工作
有財務知識就能致富了嗎?
如果你知道了上面Wing分享的所有知識,你就能如期致富嗎?當然不是
- 恐懼心理:害怕自己的錢不見,而不管做任何事情
- 憤世嫉俗:覺得別人都比自己好,為什麼自己做不到
- 懶惰:不願花時間學習,為自己的未來努力
- 不良習慣:拿到錢就買負債,或著不學習只顧著玩
- 自負:認為自己什麼都知道,不再學習新東西
在有財務知識之餘,你還必須克服上面幾種負面情緒,你致富的路才會走得順暢
結論
在大三的暑假,我去了飲料店打工,慢慢體會到錢真的超級難賺,上了好幾個小時的班才賺一點點的錢
於是開始接觸投資理財,因緣際會下看到了這本書改變了我對金錢的觀念,我才知道一直死賺錢是不會讓財富增加的,也了解到資產是會把錢放進口袋,負債則是讓錢不停流出口袋
因為這本書,我下定決心要開始累積我的財務知識,甚至是改變一些生活習慣,就為了讓未來的自己過更舒服些,非常鼓勵現在老是覺得錢不夠用或者是跟我一樣還在對未來尋找方向的朋友們看看這本書

以上就是這次的分享,如果你覺得看完後有些收穫,歡迎你把文章分享給你覺得有需要的朋友讓更多人知道,我會非常感謝你,也可以寄信或到 Facebook 私訊跟我分享你的心得,我會非常開心收到你的訊息。
本站有部分連結與商家有合作關係,透過本站連結購買,我會獲得一些佣金,讓我可以持續營運網站,但並不會影響您的任何權益,詳情查看免責聲明。
延伸閱讀

我是一位長期鑽研如何學習的人,同時也是一位創作者、講師,熱於透過分享和引導幫助別人釐清並解決在學習上遇到的問題,不斷突破自身的極限。我始終相信學習是改變自己人生現況的最好方法,所以我致力於分享如何培養自學力。
希望創造一個不論年紀大小,當遇到需要一個技能來解決問題時,每個人都相信「 我做得到 」、「我學得會」的學習環境,不再被傳統的填鴨式教育觀念限制了自己的可能性。
這本書真的很棒 我看了好幾次 改變了我的思維
我也是因為接觸這本書才改變我的金錢觀的
目前剛好正在閱讀這本書
看到第三課了
裡面內容完全顛覆家中傳統觀念
讓我覺得原來自己以前就像井底之蛙
開啟了不同的思維
我也是這樣被啟蒙的,看完後覺得以前的自己真的很無知
改變很多人的一本書,非常有啟發性。
最近也開始讀第二遍。
分享我最喜歡的一句話
人人都想上天堂,卻沒有人想死。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之前就有讀過這一本書
但是那時候真的還不太了解書中所要表達的意思
現在清楚的知道資產與負債的差別
就能讓手上的錢用在更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