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給我100萬美元,我想我可以替你一年賺50%,嗯,我知道我做得到,我可以保證」 BY巴菲特
人稱股神的巴菲特在1930年出生,到現在快90歲了,淨資產達到了825億美元,完全只靠股票投資
到底巴菲特是如何靠投資致富的?他的投資原則又是什麼?
這本「巴菲特的投資原則」也許可以讓你多少窺探到巴菲特的投資思維

為什麼我要讀這本書
內容簡介
作者Jeremy Miller得到巴菲特的授權,將巴菲特在經營合夥事業時寫給股東的信整理在書裡,用作者的方式去分析巴菲特早期的投資思維和策略
在書中你可以看到巴菲特信件的完整內容,思考巴菲特在寫信時的投資思維,也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巴菲特在投資時所考慮的東西,是身為或想成為價值投資人的人都應該看過的一本書

作者說明這本書的影片在此(記得開CC字幕)
必讀原因
- 股神巴菲特唯一授權
- 獨家解析巴菲特的投資哲學
- 台灣專業財經新聞雜誌 – 天下雜誌出版
適合什麼人讀
- 想學習價值投資的人
「價值投資」是巴菲特的師傅「班傑明‧葛拉漢」所發明的投資方法,意思是找到一間好公司,在合理的價格買進並長期持有,巴菲特將老師的方法加以改良後發揚光大,也是現在非常安全的投資方法之一
看完這本書你不只可以了解到巴菲特的投資原則,也可以看到其他運用價值投資而投資成功的例子
- 想了解巴菲特怎麼投資的人
作者詳細解釋了巴菲特在投資時的想法,你可以作為一個旁觀者看看股神是怎麼想的,不光是從旁邊看而已,書中也摘錄了完整的信件內容,你可以實際感受到巴菲特在跟你對話
看完我會學到什麼
- 巴菲特在波克夏前的投資經歷
- 巴菲特死守不變的投資原則
- 巴菲特使用的3種投資法
接下來Wing會跟你分享,Wing在書中所看到的重要觀念,但要先聲明,Wing不是一位專業投資人,書中的一些觀念和數據現在的Wing還不是很懂,所以在詮釋上難免會有些誤解
但Wing會盡量以最簡單的方式講給大家聽,書中有很多的故事實例,想了解更深入的讀者可以點擊下面的連結到博客來看書喔!

巴菲特的合夥事業
巴菲特在25歲離開葛拉漢的公司後,有7個人,其中包括一些親戚知道他會投資,就問他們該怎麼處理他們的錢,巴菲特說:「如果你們願意,可以當我的合夥人」,就這樣7個人加上巴菲特自己都投入了一點錢,開始合夥事業也就是投資的工作
巴菲特與合夥人都有明確的契約和規範,但巴菲特有時會根據實際情況改變投資標的,也會寫信跟合夥人報告,這也養成了之後他每年都要寫給波克夏股東一封信的習慣
他始終以合夥人的利益為優先,不會因為自己可以賺比較多就去投資,因為那會損害合夥人的利益,後來規模愈來愈大,巴菲特把旗下不同領域的合夥事業整合,成立「巴菲特合夥事業有限公司」
巴菲特的轉變
巴菲特一開始都只投資「菸蒂股」,在進入波克夏後遇到了「查理.蒙格」,改變了他對投資的看法,開始以合理的價格買進好公司
進入波克夏
1962年,巴菲特投資了波克夏紡織公司,但在一些事情的影響下,巴菲特買下了整間公司,開除了CEO,將波克夏一步步打造成現在的規模
延伸閱讀:巴菲特:買下波克夏·哈薩威公司是我最糟糕的一筆交易 @ 平衡的人生 :: 痞客邦 ::
巴菲特的投資原則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巴菲特信奉的是「價值投資」,但在台灣卻不怎麼流行,學習怎麼分析K線圖、技術分析的人似乎比價值投資還要多很多
巴菲特認為:「有些人善於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把東西變得看起來很複雜」,這也是Wing覺得很多人不敢投資的原因之一,他們覺得要做技術分析和天天看盤太累了,在踏入市場之前就先舉白旗投降了
在書中可以看到巴菲特針對那些「股市投機者」說的一段話
我只能告訴各位,自葛拉漢和陶德出版《證券分析》以來,投資祕訣已經公開50年
但我過去35年實踐價值投資法期間,並沒有看到普及的趨勢
人性似乎有種乖戾的特質,喜歡化簡為繁,近30年來,學術界實際在減少教授價值投資法,情況很可能會持續下去
這就像坐船環遊世界,但還是有人相信地平說一樣
市場中的價格與價值會繼續出現巨大的差異,閱讀葛拉漢和陶德著作的人則會繼續大獲成功
下面Wing就跟大家介紹3種在書中看到的特別重要的投資原則,這些原則可能會顛覆很多人的傳統觀念
從不預測股市

巴菲特從不預測股市,你可能會問「不預測要怎麼投資阿?」,但巴菲特認為,「市場先生」,是不可預測的,就跟女朋友一樣,早上還開開心心的,晚上就跟你擺臭臉
市場先生也是一樣,你沒辦法完全預測市場明天要怎麼變化,變數太多了,就算可以,也不會長久,不然就是他可以藉由「控制」來「預測」股市
巴菲特只能靠它的知識和經驗來判斷他所投資的公司和股市,並做好萬全的準備,但是卻從不會跟你說他認為股市明天會漲還是跌
會想預測股市的人,大多都是投機者,而不是投資者,Wing本身並不信奉這種方法,一方面是沒有那麼多時間看盤,另一方面是Wing認為每天看股價就像坐雲霄飛車一樣,心臟一下跳一下停的,不覺得很累嗎?
在能力圈內投資
巴菲特只投資他所了解的公司,像是可口可樂,他很少投資科技股,就連他的好朋友比爾.蓋茲的微軟都沒投資,原因很簡單,「他不懂!」僅此而已
你不信?那就讓巴菲特本人講給你聽(8:36開始,但建議你全部看完)
Wing以前並不知道美股的存在,只是偶爾聽到台股哪間公司不錯,哪間股價又飆破多少,但看了看,除了台積電幾乎沒幾家看過或聽過名字的,像是東元、南茂、佳世達之類的,你完全不知道它在幹嘛
接觸美股之後就會發現,幾乎每家公司你都聽過,甚至你有在用它們的產品,例如Google、Apple、Amanzon,看到這些你的投資選擇突然就多了好幾個不錯的選擇,因為Wing多少都了解他們在幹嘛
分散投資不能降低風險

這又是一個打臉一堆投資人的觀念,一般認為分散的愈多愈好,就算一個跌了也不會影響太大,但相對的,就算其中一支漲了500%,對整體的獲利可能也不會有什麼影響
巴菲特不是不分散投資,只是分散的數目不會太多,大概只有6~8支股票,但是他會把大部分的資金都投入在最能產生收益的標的上,如果要買新股票,就要考慮能不能提高報酬,並汰舊換新,以免持有的股票太多而壓低報酬
Wing這邊想到一個著名的「80/20法則」,意思是80%的成果是由20%的操作得來的,巴菲特的做法很好的證明了這點,「專注」在真正重要的20%標的上,能為你帶來80%的獲利
分散投資的人以為自己在降低風險,但分散的好處是有限的,我們也必須提醒自己,投資不是數學作業,投資人雖然有很多數學工具可用,但這些都是基於有問題的假設,而產生有問題的結論 BY巴菲特
巴菲特的投資方法
60年來巴菲特的投資方法分為3種,低估型、套利型、控制型,在早期多用低估型,隨著可控資金增加、可投資標的減少,逐漸轉上套利型和控制型,並不斷改變3種投資的比例
低估型投資
巴菲特早期買的都是所謂的「菸蒂股」,也就是股票價格大幅低於凈資產甚至凈運營資產的公司,也是價值投資最初的選股方式,這些公司大多是沒有名氣、管理不善的小公司,所以股價很低
低估型投資最重要的就是做好價值評估,公司資產和獲利能力是很不錯的評估標準,而到了後期巴菲特進入波克夏遇到了「查理.蒙格」,就開始改變投資方法,不是「以低(好)價格買進普通公司」,而是「以合理價格買進好公司」
套利型投資
當有公司要併購另一間公司時,被收購公司的股價常常會漲到接近收購價但差一點,藉由這種價差買進進行套利,在併購成功時就能賺取報酬,Wing覺得這有點像槓桿投資,Wing並不是很懂,這對Wing來說可能還太深了XD
巴菲特認為評估套利時必須考慮4個問題
- 已公布的交易成功機率有多高?
- 交易需要多久才能完成?
- 更好的交易出現的可能性有多大?
- 交易如果破局會有什麼後果?
控制型投資
買入大量的股票,直到有可以完全掌握公司的股數為止,會變成這樣的大部分是低估型才能大量的買進
巴菲特並不會隨時去干涉公司的經營,只有當經營者不適合繼續經營公司時才會出手干涉公司的經營,以維持自己的績效,書中提到的例子就是「登普斯特農具機械製造公司」和「波克夏公司」
延伸閱讀:巴菲特投資經典案例分析一 登普斯特農具機械製造公司 - 每日頭條
延伸閱讀2:1985年那個夏天,巴菲特為什麼要讓波克夏轉型 !?
投資人品格的重要性
一個好的股票經理人,必須要把投資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該只是為了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犧牲了投資人的利益,巴菲特在這點上做得十分不錯,你可以從下面的例子清楚感覺到他對投資人的重視
解散合夥事業
巴菲特在1969年結束了他的合夥事業,因為他替投資人賺到了豐厚的報酬,但因為必須要持續打敗大盤的心理壓力而打算改變,但他又不想讓合夥人失望,下面這段話我們可以感受到他的心理壓力
個人情況是促使我調整合夥事業目標最重要的因素,我當時表示,我希望日後不不必為合夥事業投入百分百的精力(這是自我要求)
但過去18個月,我完全無法改變百分百投入的習慣我知道
我不想一輩子竭盡全力打敗大盤,如果我要慢下來,唯一的辦法就是停下來
幫忙找一位新的經理人
巴菲特知道就算他停下來,許多合夥人還是會繼續投資,所以他找了比爾.魯安,紅杉基金的創始人,來幫這些人管理資金,而魯安的績效也不錯,同樣為投資人著想,可以看得出巴菲特很會看人
建議投資公債
那時候的股市狀況不好,債券和股票的報酬差不多,巴菲特建議合夥人投資當時較穩定的債券做被動式投資,但最後要不要投資還是看合夥人,而他很樂意跟合夥人討論這個問題
分發控股公司股票
巴菲特當時持有「多角化零售」和「波克夏」的股票,並認為未來會大幅上漲,他希望分發給合夥人這兩間公司的股票,讓他們能同樣持有,一起獲利,並時常確保合夥人都得到公平的對待
跟投資人站在一起
從上面的3個動作可以看出巴菲特就算不再幫它們操作股票,還是盡量以合夥人的利益為優先,幫他們找新的經理人、給他們投資建議等等
Wing認為那些合夥人能遇到像巴菲特這樣的經理人真的很幸運,現在很多經理人以自己能賺多少錢為優先,提供一些他們自己都不會去投資的投資建議,像巴菲特這樣不管是投資還是離開都為投資人著想的想法很值得學習
結論
巴菲特基於價值投資的概念,但也勇於改善方法的做法走出了屬於自己的一條路,創造了屬於自己的財富,他說過:「該改變的是投資方法,而不是投資原則」
他在堅守能力圈、從不預測的原則下,從只買「菸蒂股」到以合理的價格買進好公司,都可以看到他做為投資人該有的堅持和大膽
最後巴菲特對合夥人的關心,跟合夥人站在一起的信念,也是在現在爾虞我詐的世界中難能可貴的一股清流
Wing看完這本書感覺就像跟著巴菲特走過他早期投資的過程,雖然裡面有些觀念和數據Wing還不能完全掌握,但仍然對我之後的投資之路有重大的啟發,希望想要學價值投資的大家都能看看這本書

以上就是這次的分享,如果你覺得看完後有些收穫,歡迎你把文章分享給你覺得有需要的朋友讓更多人知道,我會非常感謝你,也可以寄信或到 Facebook 私訊跟我分享你的心得,我會非常開心收到你的訊息。
本站有部分連結與商家有合作關係,透過本站連結購買,我會獲得一些佣金,讓我可以持續營運網站,但並不會影響您的任何權益,詳情查看免責聲明。
延伸閱讀

我是一位長期鑽研如何學習的人,同時也是一位創作者、講師,熱於透過分享和引導幫助別人釐清並解決在學習上遇到的問題,不斷突破自身的極限。我始終相信學習是改變自己人生現況的最好方法,所以我致力於分享如何培養自學力。
希望創造一個不論年紀大小,當遇到需要一個技能來解決問題時,每個人都相信「 我做得到 」、「我學得會」的學習環境,不再被傳統的填鴨式教育觀念限制了自己的可能性。
集中投資看似危險,但是只要好好顧著就不會危險了
與其分散注意力,不如只專注在一個領域
eason你好
最可怕的不是有風險,而是不懂得管理風險
以前聽到投資都昏昏欲睡,當時覺得好難懂,而不去接觸,後來開始願意慢慢看一點看一點,好像就了解一些些,不要去排斥,久了對投資就不那麼陌生,現在看到這類文章開始有點感覺了,版主分享的很清楚,好消化,謝謝分享呢
Evelyn你好
謝謝讚美,我也是這樣過來的,不要怕不懂,長期接觸就會慢慢開竅了 哈哈
感謝版主的分享,可以學習到股神的想法,讓我可以多想一點,不會衝動的投資
Leticia你好
投資真的不要衝動,不然很容易後悔
的确是股市中的传奇人物。每位要学习如股海的人真的一定要读一读
Yann你好
黑阿,會開啟不同的視野
向他學習 他真的非常厲害
Nathan你好
真的屌炸天
剛開始玩股票的時候運氣很好,平均淨值大概60%,後面越玩越大,因為都是靠運氣的關係,突然直接一個崩盤,賺的錢都噴光了…才開始學習各種股票達人的投資原則
投資自己了解的公司,便能降低很多不確定因素及風險,知道自己為什麼買?為什麼賣?這觀念很重要,謝謝版主分享好書!
Henry你好
真的要投資自己懂的東西,賺錢賠錢才有概念,也比較不會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