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內向者的你,是不是常常覺得自己好像是個異類?生活在這個高度推崇外向者的世界裡,內向者似乎像是社會的邊緣人,做很多事都不被理解、不被認同
也許你嘗試過要改變自己的個性,嘗試把自己變成一個外向者,卻總是力不從心,好像怎麼做都不對,覺得自己很沒用,難以在社會上立足
如果上面講的有點像你,我想告訴你:「你不孤單」,因為上面講的,都是我曾經經歷過的痛苦
最近Wing看了一本書叫做「內向心理學」,裡面完整解析了內向者的心理構造,也提供了完整的內向者社交指南
今天這篇文章Wing會結合我自己的故事、書中的理論以及我看完這本書的心得來跟你做分享,比較像是微小說的形式
雖然我不能代表所有的內向者,但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同為內向者的你,一起度過人生的難關,開始擁抱自己的內向,並在這社會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我們應該停止嘗試適應外向的文化,並停止「改變自己」
我們需要欣賞自己與生俱來的個性
前言
- 為什麼在社交的場合,我特別容易覺得很累?
- 為什麼別人能夠隨時侃侃而談,我卻老是慢半拍?
- 為什麼在人群當中,我總是感到壓力很大,需要稍微離開休息一下?
書裡一開始就點明,這世上有75%的人都是外向者,內向的個性會影響我們內向者生活中的各個層面,例如職場、人際、感情等等
內向者面對這些問題往往會覺得不知如何是好,以為是不是自己有什麼問題?為什麼不能融入大家?
但同時,書中也提到,你沒有問題,你只是擁有比較特別的個性
你是內向者嗎?
在繼續看下去之前,你可以先透過下面影片中的測驗來看看你到底是不是內向者,影片是把書中的30個題目重新轉述一遍,題目和答案的敘述會跟書中有點不一樣,但不影響測驗結果
為什麼我是個內向者?
內向和外向哪個好?
Wing發現自己是個內向者,到能夠接受自己是個內向者,大概是在大學這4年,剛上大一的時候我決心要改變自己,嘗試去參加各種活動,認識各種人,想把自己變成一個外向者
剛開始都還蠻順利的,我參加了啦啦隊、系學會、社團、當活動的工作人員等等,也確實認識到了很多不同的人
可是很快的,當其他人也漸漸開始互相熟了起來,就會開始互相約出去,可是讓我覺得很奇怪的是:「為什麼都沒找我?」,我不是應該跟你們是好朋友嗎?我應該表現得像個外向者,跟你們是一掛的吧?為什麼你們的聚會我會不在?
但是當時的我並不知道要怎麼開口,之後看到這些人也都不知道要怎麼互動,瞬間我不知道要如何社交,以前覺得有用的方法一夜之間全部無效,覺得過去付出的努力好像都白費了…
Wing花了很多時間才從這個痛苦中走出來,中間我自己也思考了很多,看了很多,才發現我的本質原來是個內向者,可是我卻一直去假裝成一個外向者,不斷做著不符合我本性的事情
現在的我做為一個內向者,我體會到我其實不太愛社交,社交對我來說是件很累人的事情,所以我開始刻意減少社交,多留一點時間給我自己,很神奇的,我活得比以前還要舒服、還要快樂!
可是人終究是一個社交的動物,就算可以「少社交」,但也不能完全「無社交」,於是我訓練出自己一套面對外向者的方式,讓我自己可以在某些時候可以成為一個外向者,進行我需要的社交,而且是以我舒服的方式獲得一些人際關係和好處
現在的我是一個內向者,也是一個外向者,只是比例不同,兩個我都經歷過,如果你問我內向和外向哪個好?私心的話我會說內向者,但平心而論,兩個都很好!
內向者可以對事情有更深入的想法,做事也更謹慎,但是在人際關係上就很吃虧,外向者雖然人際關係可能不錯,但可能有時候會忽略細節,導致一些不必要的錯誤
兩者都有優缺點,這個世界同時需要內向者和外向者做互補,只是這個世界過度推崇外向者的優勢,但卻很少認真看待內向者能做到的事情其實也不少
不需要讓人指責你的個性,也不必努力讓自己變得外向
內向者的特質
書中提到了幾項內向者獨有的特質,看看下面的講得是不是你呢?
- 喜歡觀察事物
- 不喜歡匆忙行事
- 說話做事前喜歡先想一想
- 外出活動後需要大量的休息
- 不是不愛交際,只是以不同的方式社交
- 更喜歡內容豐富充實的交談,而非淺淺的客套話
- 只需要很少的朋友關係,並將關係較深的人視為朋友
- 通常是傾聽者,但對談論自己重要或很瞭解的事情時,能侃侃而談
下面也會針對其中幾點,跟你分享Wing的經驗還有書中的理論
即便是內向的人,還是喜歡與人互動!
內向人和外向人有什麼不同?
書中提到,內向人跟外向人最大的區別有3個,分別是
- 恢復能量的方式
- 對刺激的反應
- 獲取知識和經驗的方式
恢復能量的方式
- 外向者
藉由跟人大量的社交、聊天、參加活動等等動態互動的方式從外在世界獲得活力,跟人相處會讓他們覺得興奮,有源源不絕的能量,有時可能會很喜歡在活動後不斷續攤之類的
但是只要離開人多的環境,回到安靜的家裡,並且一段時間都不太社交的話,它們就會像放著不用的手機一樣,慢慢的把電源用光
- 內向者
跟外向者相反,一直處在人多需要社交的環境中會讓內向者快速的消耗能量,因為要不斷應付跟每個人要講什麼話,該做出什麼反應等等,不管是身體、大腦、思考都會像打好幾個小時遊戲的手機一樣,電量會快速的下降
內向者習慣回到自己的小空間,在一個安靜的地方默默做自己喜歡的事,例如閱讀、聽音樂、追劇等等,從思想和情緒的層面下手,來慢慢恢復自己的能量,以應付下次的社交
對刺激的反應
- 外向者
喜歡體驗大量的外在刺激,當刺激不夠的時候,就會不斷去尋找刺激來為自己「加油」,例如走來走去、去販賣機買個東西,或是找管理員聊聊天之類的
- 內向者
當外在的刺激太多,會讓內向者變得很緊張,會傾向離開刺激的環境(例如夜店)休息一下,減少刺激,但如果刺激很少例如只有1~2個的時候,內向者就喜歡去深入了解和體會這個刺激是什麼東西
獲取知識和經驗的方式
- 外向者
注重的是「寬度」,什麼都喜歡懂一點,但不一定每個知識或經驗都很深入,他們隨時都在準備做下一件事
- 內向者
注重的是「深度」,會限制自己學到的知識和經驗,但喜歡集中精神深入研究某一個問題,然後才進到下一個知識,甚至會在研究完之後偶爾回顧一下舊知識
Wing的心得
看到這3點的時候真的覺得跟我超像!我原本以為我會不會太敏感或是學習速度太慢之類的,看到這一段之後才了解原來這是內向者的特性,下面Wing會繼續跟你分享我對「恢復能量」這件事的經驗和處理方法
內向者有屬於自己的表達方式
內向者在表達上可以說幾乎是吃虧的那一方,不知道你有沒有過下面幾種狀況?
- 想講話但錯過時機
- 講話講太多的時候會很累
- 常被別人誤解你講的話或表情
- 別人問你的意見是腦袋空空,但過段時間又能文思泉湧
- 當遇到自己很熟或很重要的事情時,就像打開什麼開關一樣,講話停都停不下來
如果有,那不是只有你這樣,Wing也是這樣,下面就來跟你分析為什麼
我很累,讓我休息一下
Wing不是很喜歡跟團出遊,或是在人很多的時候去觀光景點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太多人了!」,所以如果我要出去玩,我都會盡量挑在平日沒有人的時候,一個人去觀光景點玩
就算是再有名的觀光景點,人潮都會比平時還要少至少兩倍以上,一般人可能會覺得沒有人去那個地方玩就沒意思了,就是要去「客燒!(台)」的啊!
但對Wing來說這反而是最能享受出遊樂趣的時刻,因為沒有其他人的干擾,我可以專心的去享受身邊的風景和設施,拍照、買東西都不用排隊XD
假設真的不得已要跟人一起出去玩,時間又真的在假日人超級多的時候,我過沒多久就會覺得非常的「阿砸」!就算那個地方再好玩,都會影響我遊玩的興致,我的能量也會消耗的超級快,恨不得想趕快回去車上或房間裡休息
例如元旦的時候我跟家人去大溪老街,想當然一定是人擠人,走起路來都步履蹣跚,緩慢的前進著,我很快的就開始覺得阿砸,精力很快地就被消耗殆盡,當終於要準備走回車裡的時候,家人卻又看到了一個街頭藝人在賣手做的客製化商品
家人很有興趣,就又停了1個小時在那裡,這對已經沒有能量的我可不是好消息,我的疲勞就像是你已經跑操場20圈快累掛了,你還不得不跑下去的感覺,但又不好意思趕他們,我只能自己想辦法恢復我的能量
當時我所採取的方法就是拿起我隨身帶的書,開始做在欄杆的角落(因為沒有座位XD),開始像個無業遊民一樣開始看書,我覺得路過的人可能都在想:「這個怪人在幹嘛?感覺好可憐XD」
就這樣看了1個小時,配合一點輕音樂,感覺像是跟周圍的環境斷開了關係,這1個小時我不但獲取了知識,又恢復了精力,家人也順利買到它們想要的,我也可以帶著充飽的電池繼續前往下個景點!
Wing的體悟
身為一個內向者,你可能沒有像我這麼誇張,但相信你一定會在人多的場合多少感到很累,這是正常的,因為我們跟一般人不同,我們需要自己的空間,做自己的事來恢復能量
如果你也常常會因為社交感到很累,可是又不能脫離那個環境,那不坊也可以像Wing一樣隨手準備一本書或是音樂,在你累的時候做點靜態的事,讓自己恢復精力後再回去社交場合
為什麼我的腦袋老是空空的?
上面跟你分享的是外在行為的表達方式,當人們認為我們沒有反應的時候,大部分都只是我們需要休息一下而已,只要好好解釋我們為什麼沒有反應,相信大部分的外向者也能理解休息的重要性
但是內向者最困擾的應該還是言語上的表達,常常會不容易講出自己想要講的意思,甚至有可能絕大多數的時間腦袋都是空白的!
以Wing自己來說,我大部分的時間腦袋都是空白的,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但有時又會冒出一堆東西塞滿我的腦袋,就像是電腦桌面充滿一堆捷徑一樣,想表達的想法一大堆
可是只要到很需要我表達某個看法的時候,我基本上一句話都講不出來的機率非常高,但只要過了一段時間或是離開某個場景,那個看法就會不停冒出來,每個論點都充滿了邏輯
又或者人家問我是做什麼的,我明明很清楚答案,可是回答都模稜兩可,支支吾吾的,感覺好像有什麼擋在了大腦資訊跟說出來的通道上,以至於讓人感覺我很害羞、很自閉、沒有主見等等
我一直以為我是不是很笨,其實根本什麼都不懂,直到我看到書中對這部分的解釋
會產生空白主要有2個原因
- 內向者為了避免大腦產生空白,他們會盡可能多收集各式各樣的資訊以做好充分的準備
- 內向者常常不跟人談論自己在想甚麼,所以得不到任何的回饋來幫助自己了解自己究竟知道了多少東西
因為收集了很多資訊,所以平常就產生許多想法,大腦也會不斷同時被好幾個想法佔據,當需要用到的時候所有想法就會「啪!」的一下,計算功能燒掉,找不到資料,產生像電腦當機一樣,什麼都不能動,什麼都查不到的狀況
書中認為,空白就是這麼來的,這個過程非常的快,可能只有2~3秒,可是當有足夠的時間「重開機」,大腦就可以慢慢的找到需要的資料,我們就可以順利表達我們的想法
另一方面,不跟人談論自己在想什麼,就不知道自己的知識盲點在哪,也無法不斷更新知識的缺口,當遇到比自己厲害的人的就有可能不敢講,因為怕自己知道的太少
內向者需要整理想法的時間
但是,腦袋空白對內向者來說並不是絕症,內向者只是需要花時間形成和整理好自己的觀點才能很好的做表達,在這個條件下,我認為「文字」是個很好的呈現方式
在言語表達上,Wing更喜歡寫作甚於講話,因為寫出來的東西在發出去之前都是可以修改的,包括你現在正在看的這篇文章,都是Wing深思熟慮、修修改改後才寫出來的「我的想法」
也許寫出來的內容不能盡善盡美,但是對於內向者或者對於我來說,都是比直接講話還要更能完整表達我在想什麼的方式,如果你也覺得講話太難,那我推薦你試試寫作
延伸閱讀:還不會寫作的你,正逐漸被時代淘汰,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心得分享
我寫作是因為我不知道我在想什麼,直到我讀了我說的話
不要逼我講話
講完寫作,我們拉回來講話,我們不可能生活中都拿張紙把想法寫出來給才人家看吧?又不是啞巴
內向者喜歡仔細考慮、整理好想法後再發言,也因此表達意見的時候常會腦袋空白或慢半拍,因為講話是沒有時間整理想法的,必須想到哪裡講到哪裡,盡量保持前後文對應XD
但是有一種情況,內向者就算不用刻意整理想法,也可以跟外向者一樣,滔滔不絕的講話,而且可以講很久的時間,那就是講到自己有興趣、或是很瞭解的話題
Wing非常喜歡語言和自我成長的內容,當你有空去看看這個網站的其他文章,語言自然不用說,自我成長、閱讀心得等等的內容也很多,所以只要你跟我聊到這幾種內容,我連想都不用想,可以跟你講2個小時以上都沒問題
例如之前有一次Wing去參加朋友的教會活動,剛好其中一個朋友要去當兵了,我就跟他分享了我當初的經驗,不知不覺就聊到了人際關係、習慣養成、心靈雞湯等等的話題,結果我就像是開關被打開一樣,想講的東西超多!停都停不下來!
但是不代表我的邏輯就一直順暢,常常都是講到一半突然想到有東西沒講到,就會繞回去補充,就算那個話題已經過了,簡單來說就是跳來跳去,也常常會講到不知道自己在講什麼
同樣的,講話是非常耗能量的,在講的當下還好,但講完的那個瞬間就會像燒完柴火的灰燼一樣筋疲力盡,需要很長的時間來恢復,所以我如果能不講話還是會以聽代替說,讓別人去發揮,真正有必要我才會開口
所以內向者不用強迫自己一定每次都要講話,如果不行就不要硬講,只是白白消耗自己的能量而已,但如果你的開關能被打開,就把握機會盡情表現自己吧!就算講完會很累XD
如果內向者對某觀點有仔細的思考或是了解較多,安靜的內向者將變得口若懸河
當一朵鬱金香吧!
到目前為止Wing跟你分享了內向者的特質和表達方式,而Wing覺得上面講的一大堆都可以用封底的這張圖來代表,我們就像一朵鬱金香,需要休眠期,儲存能量,才能長得高又大,發揮我們的潛力
內向其實也有分流派?
書中除了從心理上去分析內向者的行為,裡面也分析了很多內向者跟外向者大腦結構的差別,試著也從科學的角度更客觀地去解釋內向者為什麼內向,下面是Wing覺得特別有趣的,大腦的兩個半球也會決定我們是屬於不同的內向者!
左腦占優勢
喜歡秩序、邏輯,同一時間只做一件事,更接近一般人認為的內向者,他們做決定不太受情緒的影響
只需要少許的社交,並可以將注意力集中在特定職業或愛好,傾向使用否定或強迫性的思維方式,下面是左腦佔優勢的內向者的幾個特點
右腦佔優勢
具有創造力,可以掌握抽象、空間類的概念,習慣用身體語言來表達,同一時間可以做很多事情,容易受感情影響,但有可能相對左腦更加幽默、有趣,下面是右腦佔優勢的內向者的幾個特點
書中還有很多跟大腦、內分泌如何影響內向者的性格的研究,有興趣可以點下面的連結自己買書來瞭解喔!
內向者要怎麼在這外向的世界生存下去
接下來Wing會提到我身為一個內向者到目前為止是怎麼面對生活的,然後搭配書中的理論來說明,雖然有些我自己還沒做到我理想的狀態,但起碼可以讓我在這個外向的世界裡舒服一點
我想社交,但我不愛社交
這是件很矛盾的事情,雖然我們內向者不喜歡社交,很享受自己一個人的空間和時間,但是一個人久了還是會渴望社交,希望有人在乎自己,找自己出去玩之類的,那問題就是:「怎麼同時顧到少社交和有社交?」
我覺得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判斷這次社交的重要性」!
通常提到社交,不外乎就是各式各樣的聚會,例如尾牙、約會、唱歌等等,有些聚會去了可以增進友情、建立人脈,但通常聚會去了內向者最後的結果就是覺得很空虛,去了沒講到話,也沒認識到人,花了2、3個小時不知道出來幹嘛的
這些空虛的社交就是「不必要的社交」,與其強迫自己去這些聚會,還不如待在家裡好好做自己該做或想做的事情,相信我,幾場聚會不去真的不會怎樣!
既然知道了什麼是不必要的社交,那在參加之前要怎麼知道這次聚會是浪費時間?還是增進感情的機會呢?書中提到你可以問自己一些問題,下面Wing舉幾個給你參考
- 這次活動對我來說很重要嗎?
- 這次活動中我認識的人有幾個?
- 這次活動我會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嗎?
書裡還有很多問題,有興趣也可以自行買書來看喔!
另外還有一種有用的社交方式就是使用私訊,社群軟體不強迫我們內向者要露臉、不用講話,又可以好好思考我們要講的話再用文字打出去,等於有了一套防火牆,是Wing認為內向者要跟人交流時非常好用的工具
要怎麼在職場上表現得不錯
在職場上,主動積極的人通常會得到更多機會,也會有更好的人際關係,但是內向者卻相反,我們不敢求表現,有意見也不敢提出來,怕得罪別人,那該怎麼以舒服的方式讓別人肯定我們職場上的表現呢?
其實答案很簡單,就是「自律」,在「其實你不用犧牲你的生活,也可以達到自律」這篇文章中Wing就有提到,要怎麼讓主管不要來煩你,肯定你的能力?
Wing在適應新工作的時候,別人說什麼我就做什麼,說這樣做不對我就改,改到他們沒話講為止,即使我覺得他們的做法很廢,當你沒有可以挑剔的點,他們就不會來找你,因為他們知道就算不盯著你,你一樣可以把事情做好
在不違反自身原則的情況下,你要先配合別人,讓人家覺得你可以獨力完成一件事情,你才能開始有自己的做法,自己的自由,當人家信任你,就有可能會把更重要的事情交給你(當然可能你還是需要毛遂自薦一下)
當你接下了更重要的工作也一樣能做得更好,就算你不主動做太多社交,我相信你的被信任度也會慢慢提升,被別人看見,之後別人要做事想要交給你的機會就會愈高!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這是在工作的部分,至於職場人際,Wing認為你保持基本的社交就好,例如簡單打個招呼、偶爾客套一下但不用太久,有機會就去一下人家的聚會(參考上一段),但不用強迫自己每次社交都一定要交到朋友,做你自己就好
現在職場上通常利益優先,如果有機會也有緣,朋友自然會互相吸引,交不到也不用強求,重點還是在自己的感受,如果職場人際讓你不舒服,也許也不用強迫自己社交,你是去賺錢的,不是去交朋友的!
跟伴侶要怎麼相處
對於伴侶,Wing其實不太瞭解,因為我沒有女朋友XD,但書裡一樣針對內向者要怎麼跟伴侶相處有詳細的教學,書裡會分成3種組合去探討彼此的相處之道,分別是
- 內向男vs外向女
- 內向女vs外向男
- 內向男vs內向女
裡面依照類型都有不同的解決、相處方法,雖然內容有點多,但其實就一句話:「互相溝通協調可以解決一切」,如果你跟你的伴侶因為彼此的內外向性格鬧不合,也可以參考看看這本書
內向者不是工具人,也不是濫好人
不成熟的內向者通常會沒有底線,不知道什麼時候該說「好」,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該說「不」,就導致內向者常常會被人當作隨傳隨到的工具人,或是什麼都沒關係的濫好人,那就怎麼知道說「好」和「不」的時機呢?
什麼時候要說「好」
一味的說「不」,可能會讓你變得討人厭,偶爾說個「好」,可以讓你得到很多機會,作者認為遇到事情不用下意識的說「不」
而是可以留點時間思考說「好」的後果,如果OK就回對方「好」,但也不要忘記,你隨時可以改變你的想法,並且說「不」
什麼時候要說「不」
一味的說「好」,可能會讓你少掉很多衝突,但別人也容易忽略你的感受,認為叫你做什麼都可以,這時候就是要設立界線
作者認為,你要時常問自己:「我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並且同樣給自己留點時間思考說「不」的後果是不是真的那麼可怕?當你學會說「不」,你就可以把有限的精力花在最需要、最想做的事情上,同時不會打壞跟別人的關係
下圖是作者針對說「不」你可以採取的幾種講法
內向者也可以在這個社會中找到自己
內向者要能夠在這個高度鼓勵外向的社會中找到自己,一定要學會跟自己獨處,跟自己對話,問問自己想要什麼,並且給自己時間去Try and Error,才有可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內向處世之道
下面Wing整理了4點你可以嘗試的步驟,按順序是
- 找到恢復能量的方式
- 清楚判斷優先順序
- 做自己想要的事
- 培養內向者的自信
延伸閱讀:我因為孤獨找到了最要好的朋友,從此不再寂寞
即便是在非常陌生的環境之中,獨處都將成為你的依賴和庇護所,從那裡,你能找到自己的生活之路
找到恢復能量的方式
到現在為止,整篇文章都強調的其中一個重點:「內向者需要恢復能量」
比方說Wing自己最能恢復能量的方式就是唱歌!唱歌雖然也會有點累,但是它所帶給我的能量已經遠大於消耗量,就像你在充電的時候其實還是在耗電,只是因為充電量大於耗電量,最後還是會充滿
其次我喜歡安安靜靜的在一個自己的空間,做聽歌還有閱讀,這些都可以讓我快速的冷靜下來,開始充電,另外冥想也是不錯的方式,推薦給你
每個內向者恢復能量的方式都不同,不過通常都是靜態的活動,你一定要找到自己充電的方式,才能不斷應付接踵而來的刺激和消耗!
清楚判斷優先順序
前面我們提到要參加聚會、說好說不的時機,這些都需要內向者清楚知道優先順序,才能決定該不該消耗自己的能量去參加、去回應,同時知道優先順序也可以讓你把有限的能量消耗在對你來說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延伸閱讀:還是學生的我怎麼透過時間管理同時兼顧學習、娛樂、打工、創業
做自己想要的事
內向者常常會太在意別人的看法,也因此常常會把自己放在後面,先去做別人想要的事情
但如果你想要開始踏上探索自己的旅程並找到自己是誰,你就必須要開始學著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優先做自己想要的事情,這樣你才有機會知道自己到底喜歡什麼
性格源自於你一而在,再而三的嘗試
培養內向者的自信
作者提到身為一個內向者,我們要知道:「即使在不適合我們天性的地方,我們也能依靠自己的能力來處理周遭的事情」
大多內向者傾向待在舒適圈裡,因為他們不能確定自己的能力是否足夠,從這個角度來看,自信的定義就變成「我做了什麼?」而不是「我是誰?」
普遍大家對自信的定義就例如被升遷加薪,從學校畢業、買了一台跑車等等,作者說這種外在的成就所帶來的自信,最多只能持續6個月
如果你把自信建立在「我做了什麼?」,假設有天你生病了、破產了,你就做不到這些事情,同時也失去了自信,而且找不回來,Wing覺得這有點寄生的概念
反過來,如果把自信建立在「我是誰?」,你就會基於你對自己的認知去行動,比方說你定義自己是一位熱愛學習的人,你就會保持求知慾,遇到困難也會有動力去解決,並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自己是能夠學會一樣技能的自信
這種自信是別人拿也拿不走的,也不會因為外在的環境而喪失,作者形容自信是一種內在的保證
所以Wing認為每位內向者都該培養內在,也就是「我是誰?」的自信,這樣才能用忠於自身的方式去面對這個世界,並且在過程中愈來愈有自信
建立在成就上的自信,和建立在內在特質上的自信是不同的
享受一個人的空間,安靜地發揮影響力
這本書Wing認為很適合剛知道或還不知道自己是內向者的人,它裡面從解析內向者、科學理論到實際操作方法都有,就像它封面講的,是一本全方位探討內向性格的專書
實作方面它整理了幾種內向者可能會遇到的場合,例如
- 婚姻關係
- 為人父母
- 社交活動
- 工作職場
每個都有很詳細的操作教學和注意事項,如果你是一位不知道怎麼面對人群的內向者,相信這本書會給你很多啟發,而Wing自己因為很早就脫離無助的階段,所以有些我是跳著看的,但我仍然覺得這本書很有幫助
這本書很厚,將近400頁,如果你懶得看書,最後也有一份圖解拉頁(如圖),直接把書中最核心的內向者社交策略整理給你看,如果需要看更詳細的再回去翻書就好,算是很貼心的一個小設計
最後讓我們再來複習一下這本書
結論
Wing就自己的故事和書中的理論交叉使用,完成了這篇文章,除了記錄我自己從原本超內向變成現在內外向雙棲,內向為主外向為輔的性格
希望透過這本書和Wing的經驗給正在為內向苦惱的你一些啟發,讓你早日找到自己是誰,能用內向的性格面對這外向的世界,並以自己內向的性格為榮
你沒有問題,你只是擁有比較特別的個性,想要完整瞭解內向心理學的人,歡迎點下面的連結直接到博客來購書喔!
以上就是這次的內容,如果你覺得看完後有些收穫,歡迎你把文章分享給你覺得有需要的朋友讓更多人知道。
合作邀約歡迎來信:wing.languages@gmail.com,或是到 Facebook 私訊跟我分享你的心得,以及關注 Wing 的日常動態。
如果有時間管理、目標設定、學習方法相關的課程需求,可以點這邊了解 Wing 的所有課程介紹,或是點這邊報名一對一的自學諮詢。
本站有部分連結與商家有合作關係,透過本站連結購買,我會獲得一些佣金,讓我可以持續營運網站,但並不會影響您的任何權益,詳情查看免責聲明。
延伸閱讀
我是一位長期鑽研如何學習的人,同時也是一位自學顧問、講師、創業者,從大學開始經營個人品牌,透過自學多項軟硬技能,20 歲出頭就成為一位自由工作者,開創了一條不同的職涯道路。
我熱於分享自主學習的心得,並擅長透過引導式提問,幫助人們釐清並改善自身在學習上遇到的問題,不斷突破人生和職涯上遇到的迷惘,找到人生的方向。
我始終相信學習是改變人生現況的最好方法,所以我致力於協助人們培養自學力,學會找到內在的學習動機來設定學習目標,並依照喜歡的學習方法,做好時間管理,規劃出最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