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為讀者提問,如果你也有自學上的問題,可以訂閱我的電子報,除了可以每週收到一封我的自學心得以外,也可以隨時回信跟我討論你的問題。
線上課程愈來愈多,每個課綱都寫得洋洋灑灑,但實際上了才發現內容不如預期,要不是內容太淺、不然就是不符需求,究竟要如何挑選線上課程的大綱?增加選到適合自己線上課程的機率呢?這篇文章會告訴你:
- 選擇課綱時要做哪些事情
- 不同階段的選擇課綱方式
等等會專注在「大綱」的選擇,跟你分享如何單純透過大綱來判斷課程對你的幫助有多少,不會討論到例如老師經歷、課程服務等內容,如果你想進一步了解包含其他面向的選課方式,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了解自身的上課需求
我們會接觸到新的課程,可以分為主動找和被動找兩種形式,主動找就是自己因為想學某個技能而主動去各個網站或課程平台上找課程,被動找就例如被廣告打到、朋友推薦、無意間看到等等。
不管你是哪一種,在看完各種吸引人的銷售頁和課程內容之後,請先深呼吸 3 秒鐘,讓感性先休息一下,用你的理性好好思考以下 3 個問題。
上課動機
你為什麼想來上這堂課?可能是因為工作需要、興趣使然、單純想學,什麼都可以,第一個問題只要你能提出一個能說服自己的理由就好,即使很籠統也沒關係。
自身程度
初步看完課程內容後,你一定會有感覺這堂課程主要是給什麼樣程度的人學習的,很多課程也會說明這堂課適合哪些人來上,你就可以根據老師的分享,評估一下自己的程度是否適合。
比方說這堂課是在教管理的,主要是給主管學的,但你就是個社會新鮮人,不是說不能學,只是現階段的程度還不急著學。接下來我會引用「專家之路」這本書中提到的學徒、熟手、專家 3 個階段來分析你在不同階段時,挑選時有什麼不一樣?也會跟你簡單說明這 3 個階段各自代表什麼。
學徒
學徒就是俗稱的新手小白,在這個階段的你什麼都不知道,也沒有判斷知識對錯的能力,基本上就是別人教你什麼吸收什麼,如果你在學徒階段,該優先挑選的就是那種什麼都包的課程。
這時的目標是先了解這個領域的全貌,累積經驗,挑課綱的時候可以隨意一點,只要大部分有興趣、覺得對自己有幫助就可以了。
熟手
熟手代表你在這個領域上已經有些經驗,可以自己做到一些事情,也慢慢發展出自己的一套做事邏輯,這時在挑課綱就可以好好思考這篇文章中提到的所有標準來篩選,專注在解決自己實務上會遇到的問題,或是學習某個特定領域的內容。
專家
到了專家階段你已經很有經驗了,甚至可以教別人了,基本上挑課綱的標準沒什麼變,但要注意的是,這時一般的課程通常已經無法滿足你的需求,你可能會需要換個平台學習。
要解決什麼問題
跟上課動機很像,但這邊要思考的是更細部的內容,如果用購物來比喻,上課動機就是「你想要」,而要解決什麼問題就是「你需要」,這個要被解決的問題必須是要跟你現在的生活相關,上完課後可以立即做出行動的,這部分不能籠統,要愈具體愈好。
延伸閱讀:要怎麼找到學習的方向?知道自己要學什麼?你必須先搞清楚的 3 件事情
重新研究課綱
思考完這 3 個問題後,我們就可以再回來重新研究課綱,通常你能看到的內容只有標題,所以我們必須知道要如何單從標題就看出這堂課程適不適合自己,可以從以下幾個標準來判斷。
當然,這都只是假設,也就意味著可能會有錯誤,研究完的結果不一定完全代表課程本身的好壞,一定要自己上過才能下結論,研究課綱只是第一道篩選的機制而已。
是否有連貫性
雖然每個課程都有一個明確的課程主題,課程內容也大多會圍繞這個主題做展開,但展開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循序漸進,另一種是各自為政。
循序漸進
我上過的一堂教你如何經營個人品牌的課程,裡面從品牌定位、受眾分析、內容創作、獲利模式發想,到最後的行銷手法,完完整整帶你走過一遍建立個人品牌要經歷的所有過程。
另一堂是教你如何說故事的課程,一開始會單獨介紹各個故事的框架,接下來會把每個框架做結合,最後則是這些框架的實際應用和變形,這類課程像在走階梯一樣,會讓你有「步步高升」的感覺,是一種垂直式的學習。
循序漸進的課綱較適合對一個領域完全沒有認識,需要手把手引導的學習者,這類課程教的也大多是比較初階的內容,對於入門新領域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
各自為政
各自為政不代表課綱之間完全沒有關聯,它們也會循序漸進,但呈現的沒那麼明顯,這類課程主要教的是如何使用某種工具,一開始都會先教基本操作,後面則是以工具的用途做教學,是一種水平式的學習。
例如 Notion 是一個很好用的軟體,我上過的課程就會先帶你認識 Notion 是什麼?基本操作有哪些?上完之後後面的章節就不是教你如何使用 Notion 更進階的功能,而是著重在 Notion 可以用在哪些地方,例如時間管理、內容創作、購物清單等等。
另一個案例是攝影,一開始會教攝影的基本觀念和技巧,後面則是把這些技巧應用在各種不同拍攝場合上,例如人像、風景、街拍等等,這類課程較適合需要可以立即實作的人,因為如果你只是想拍出好看的照片,其實不需要學習太多的理論。
延伸閱讀:手機攝影教學快速入門,不需要高級設備也可以拍出絕世美照
每堂課的長度
不要只看課綱內容很多就以為這堂課一定好,我個人會更注重每堂課的時長,如果大部分的時間都是 10 分鐘以內,那可以預期這堂課的內容會比較淺,但太長也不好,我自己覺得 10-15 分鐘都是不錯的範圍。
為了進一步確定課程是否短就是淺,長是否就有灌水,如果該堂課程有提供試看影片的話記得一定要看。
觀看課程內容的評價
了解的自己的需求,也用上面的幾個標準重新研究過了,你應該就會對課綱適不適合自己有點感覺,我們還要看最後一個東西,也就是對「課程內容」的評價,因為我們在討論的是大綱,所以先不用看對老師本身或是其他的評價。
這邊要注意的是,正面評價當參考就好,因為那是可以洗出來的,所以我們要特別看的是負面評價,但不是酸民評價,要找那種批評的有邏輯的,例如有人說課程很爛,那是哪裡爛?是講課速度太快?還是課程內容太淺?具體的負面評價才有參考的價值。
做好事前功課
到這邊可能會有些人想說:「可是我怎麼知道哪些東西是我需要學的?課綱裡的很多專有名詞我都看不懂」,解決方法很簡單,就是做好事前功課。
哪些東西是我需要學的
這就要回到第一個討論到的,了解自己的上課需求,如果你能回答那 3 個問題,你就會知道需要學什麼,如果答不出來,就先找循序漸進,什麼都包的課程,讓前輩直接帶你入門。
很多專有名詞都看不懂
如果是面向初學者的課程,不太需要擔心這個問題,老師都會幫你解釋的好好的,對於非初學者,應該也不存在這種問題,但假設你是怕聽不懂專有名詞而不敢買課程,可以先用免費資源自學。
只要上 Google 或 YouTube 這兩大平台搜尋「你要學的技能+專有名詞」就會有一大堆的解說了,先把這些看完,再回來看課綱就會更有概念。
延伸閱讀:免費自學資源的正確使用方式,難道一定要付費才學得好嗎?
結語:培養你的選課邏輯
每次挑選課綱就是在累積經驗值,不管課程最後對你的幫助如何,都一定會增加你對該領域的認識,下次看新的課程大綱,你就會更清楚哪些是「你需要的」,然後不斷循環,慢慢培養出一套自己的選課邏輯。
以上就是這次的內容,如果你覺得看完後有些收穫,歡迎你把文章分享給你覺得有需要的朋友讓更多人知道。
合作邀約歡迎來信:wing.languages@gmail.com,或是到 Facebook 私訊跟我分享你的心得,以及關注 Wing 的日常動態。
如果有時間管理、目標設定、學習方法相關的課程需求,可以點這邊了解 Wing 的所有課程介紹,或是點這邊報名一對一的自學諮詢。
本站有部分連結與商家有合作關係,透過本站連結購買,我會獲得一些佣金,讓我可以持續營運網站,但並不會影響您的任何權益,詳情查看免責聲明。
延伸閱讀
我是一位長期鑽研如何學習的人,同時也是一位自學顧問、講師、創業者,從大學開始經營個人品牌,透過自學多項軟硬技能,20 歲出頭就成為一位自由工作者,開創了一條不同的職涯道路。
我熱於分享自主學習的心得,並擅長透過引導式提問,幫助人們釐清並改善自身在學習上遇到的問題,不斷突破人生和職涯上遇到的迷惘,找到人生的方向。
我始終相信學習是改變人生現況的最好方法,所以我致力於協助人們培養自學力,學會找到內在的學習動機來設定學習目標,並依照喜歡的學習方法,做好時間管理,規劃出最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