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進這篇文章的你,可能是剛畢業或即將畢業的社會新鮮人,發現自己未來不知道要做什麼工作而感到迷惘,今天這篇文章會來跟你分享如何面對這份迷惘,以及如何選擇你的第一份工作。
為什麼會不知道要做什麼工作
不想做現有科系的工作
許多人到了畢業前夕,甚至是剛上大學就發現自己選錯科系了!但要轉系又有點麻煩,也不知道自己想要去什麼樣的系所,乾脆就這樣懵懵懂懂的混了四年,即將畢業的當下,就等於又有個機會可以選擇不一樣的道路。
但此時又苦於自己沒有其他的專業,對現有科系相關的工作又不感興趣,或是現有科系工作的競爭很激烈,想擠也擠不進去,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局面,想做能力又不足,不想做又不知道還有什麼可能性。
覺得自己沒有任何優勢
在大學期間你可能會看到身邊的同學、社團的夥伴、同系的學長姐們個個身懷絕技,有的人可能很會辦活動、有的人口才很好、有的人很有領導能力。相比之下自己好像沒有任何的優勢。
履歷上要寫的具備什麼技能、過往經歷、工作經驗都只能空空如也,或是硬寫一些毫無相關、實際上很心虛的內容。翻開求職網站上的工作要求,自己好像也沒幾項符合,就愈來愈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麼?進而感到迷惘。
找不到自己的興趣
現代社會常常興起「要做自己有熱情的工作」的風潮,鼓勵你要勇敢發展自己的熱情,去找到一份能讓你發揮興趣的工作,但許多人聽到這句話的第一個想法可能是:「我根本就不知道我有什麼興趣?那要怎麼辦?」
對於這種人來說,要不是不知道自己的興趣,不然就是知道自己有哪些興趣,但這些興趣在現在的社會下不容易賺到足夠的收入,此時就陷入了到底要顧熱情還是要顧生活的抉擇。
延伸閱讀:如何找到自己的興趣?關鍵在於嘗試的勇氣
開始找工作前先認識自己
知道了這些可能造成你不知道要做什麼工作的原因後,聰明的你應該發現,這些原因很多都源自「不夠認識自己」,當你不夠認識自己,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缺乏什麼?下一步要往哪裡走?
雖然我知道畢業後立刻找到工作對某些人來說可能是生活所需,但我仍會建議花點時間好好認識自己,長遠來說對你的職涯發展會更加順利,你會愈來愈知道自己適合從事什麼工作,以下是 3 個我覺得對新鮮人來說很有效的認識自己的方法。
盤點自己的過去
花個至少 30 分鐘到 1 小時,拿出紙筆或是打開電腦的文件編輯器,好好把你過去這 4 年做過的事情、交過的朋友、做過的工作等等通通寫出來,先不用管這些內容是否對未來有幫助,就先把能想到的通通寫出來。
光是寫出來這個動作,就能讓你用上帝視角回顧自己過去大學四年的經歷,並且一定能在某些方面找出一些共通性。例如你可能參加了很多活動,而這些活動都是跟音樂有關,也有可能你會發現在活動之中你始終擔任了某個職位,代表你可能很喜歡音樂,或是你喜歡與人合作的感覺。
不管你自己認不認同這些共通性,這些都是你實實在在呈現出來的樣貌,搞不好你就會從中發現不同面向的你,進而找出你的興趣、優勢在哪裡。也可以把這些包裝一下寫在履歷、自傳裡,或是找符合這些共通性的工作。

投資自己的腦袋
不管什麼時代,投資自己的腦袋都是最好的選擇,可以是閱讀、上課、看影片,甚至是看動漫,透過學習,除了知道很多原本生活圈不會知道的知識外,透過書本上作者的分享,你也可以接觸到不同人的人生故事,並在裡面找出你認同的、不認同的,這些會讓你更清楚自己的價值觀是什麼。
而這邊講的學習跟過往在學校填鴨式的教育不一樣,以往我們在學校學習的都是「學校認為我們需要學的」,卻很少是「我們自己想要學的」,所以以上提到的學習都是從你出發,去學習你有興趣的領域、你覺得可以解決問題的技能,或單純是一件你沒接觸過,但很好奇的事情。
要做到這件事情,就需要你有足夠的「自學能力」,現在的人不缺學習的資源,缺乏的是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計畫。出社會後你會漸漸發現,許多技能都沒有像在學校一樣,有固定的老師會教你或出作業,很多時候都需要自己去找資源、自己摸索、自己實作。
在這樣的情況下,過往應付考試的學習方式將會不敷使用,培養自學能力,將會是未來決定你能否快速適應社會的重要關鍵。
延伸閱讀:如何開始自學?給社會新鮮人的自我升級入門指南
多嘗試不同的事情
我們會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知道自己有什麼優勢,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很多時候就只是缺乏嘗試,而且還要嘗試的夠深、夠廣、花的時間也要夠長,才有可能慢慢得出上面的答案。
許多人都以為興趣、熱情這種東西是與生俱來,一定要做了之後我非常喜歡才能叫做我的熱情,只要做了沒感覺,這件事情就不值得投入。但現實上是熱情這種東西是經過好幾次的接觸和練習、遇過好幾次的挫折後你還願意持續接觸、精進的事情。
就像是交男女朋友一樣,有些人你一開始看了沒感覺,但相處了一段時間後,你會發現這個人的優點,會開始愈來愈喜歡它,最後決定要跟他交往,發現熱情也是一樣的道理。

如同上圖所講的,我們要嘗試一件事情,不需要給自己任何的限制,只要抱持一點好奇心,先花最小的時間、金錢成本去接觸看看,如果真的不喜歡也沒關係,你總得先試過才知道要不要繼續下去。
就算花了很多時間之後還是覺得不喜歡也沒關係,也許會有很多次的嘗試都依舊無法讓你知道你喜歡什麼,但你一定會開始發現你不喜歡什麼,這就是一個很大的收穫,代表你更知道自己的喜好了!
一份好工作的標準有哪些
認識自己是一趟漫長的旅程,絕對是急不得的,但只要你開始稍微認識自己,就可以開始用這些新的資訊來思考你的第一份工作了,就我個人來說,我覺得一份好的工作要盡量符合以下這些標準愈多愈好。( 但至少有一項其實就很不錯了 )
薪水是否能符合基本要求
新鮮人如果沒有特別的經歷或優勢,在薪水談判上的空間通常不會很大,但這不代表我們完全要屈就別人。對於薪水,我建議要先想清楚對你來說最低的薪水要多少?
這邊指的不是政府規定的基本薪資,而是你要先計算一下自己的生活開銷一個月大概多少,除了基本的餐費、房租、帳單等基本開銷,也記得要把娛樂、學習的費用給算進去,可以不用多,但一定要有,這樣才能維持生活的平衡,不會只是為了賺錢而賺錢。
算出來之後你就會有個基準去判斷這份工作的薪水符不符合你的期望,當然大多數情況下,你計算出來的數字應該都會比雇主給的薪水高,但這只是一個判斷基準,如果差太多的工作就可以直接刪除了。而且有這樣的標準,就比較不會有太多薪水的糾結,至少它是符合你現在的生活需求的。

在這份工作上能不能學到新東西
你選擇一份工作,如果是比較有規模的公司,你一定是具備了某些基礎技能才會進去,例如你應徵的是工程師,你一定有基礎的 coding 技能,這時可以思考進入公司後,能否幫助你在 coding 的技術更加提升,或是能夠接觸到最新的產業趨勢。
假設你的第一份工作是沒有技術門檻的打工也沒有關係,學習不是只有技術這類硬知識,能夠學到待客之道、人際溝通、工作態度,甚至當到主管學習管理都是好的,對於新鮮人來說,一份工作一定要讓你有預期會學到一些新的東西,這樣你的能力才會有累積。
符不符合自己的興趣
經過上面的認識自己,你應該會開始發現一些自己的興趣,所以在找工作的時候就可以找工作內容有機會符合興趣的內容,而通常符不符合不會很直白的寫在徵人啟事上,而是需要一點自己的推敲。
例如你喜歡與人合作,那工作內容如果有寫會需要執行很多的專案,那可能就是適合你的工作。或是你可能喜歡創意發想,那或許可以選擇行銷方面的工作。

這份工作未來有沒有發展性
有些徵人啟事或是公司的網站上可能會有公司的升遷制度、未來幾年的計畫,或是這間公司本身的業務範圍就是跟時下趨勢有關 ( e.g. AI ),所謂發展性可以分為公司和個人。
對公司來說就如上所述,而對個人來說,你是否能在這間公司取得一些機會,讓你可以更往你的夢想前進,或是能夠有明確的升遷管道讓你培養足夠的能力、累積人脈等等。
工作能不能讓自己有成就感
在工作的過程中你可以隨時去覺察做工作時你是否有成就感,當然不可能一份工作的所有過程你都會有成就感,但有沒有某些事情是你做起來會很開心的?會讓你想要繼續做下去的?如果有的話,或許這份工作就有讓你繼續待下去的價值。
延伸閱讀:自學成功的關鍵是什麼?要如何判斷自己有沒有進步?
如何選擇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STEP 1:釐清需求
包含期望薪水、工作地點、工作時間、工作性質、領域、公司規模等等,新鮮人最常犯的錯誤就是病急亂投醫,被找不到工作的焦慮感給影響,快速找了份工作求生存,最後才發現做得不開心,嚴重點的可能還會被綁在現有的工作上。
如果你想要第一份工作是比較符合自己想要的、且做得至少是舒服的,那花點時間釐清自己的需求我覺得很值得,把這些條件列出來之後,在找工作時就可以篩選掉很多不適合的工作。
STEP 2:蒐集資訊
設好條件後你可能不確定這些條件是否符合市場現況,或是你不確定有沒有這樣的工作,這時就可以透過人力銀行的網站、網路上各路大神的分享,或是請問身邊有在你想進入的領域工作的前輩,列出你想問的問題並請教,來取得更多的資訊。
延伸閱讀:【 學習反思 】如何問出好問題?

STEP 3:篩選工作
蒐集完資訊確定有符合你需求的工作後就可以開始大量搜尋工作職缺,依照你的條件先把幾個大致符合需求的都篩選出來,再一一的去細看這些工作符合條件的程度有多少,沒有工作可以 100% 符合條件,所以必要的妥協也是需要的。
STEP 4:實際嘗試
這邊假設你投履歷的公司都有意願錄取你,那就挑一間相對最符合你條件的公司去「體驗」看看,不需要把第一份工作當作你的最終選擇,要記住,你永遠有重新選擇的權利,但沒有嘗試,你就不會有夠多的選擇。
STEP 5:覆盤反思
做了第一份工作一段時間後,就會開始對工作有些新的想法、知道自己在這份工作上喜歡和不喜歡什麼、想要優化現有工作的哪些部分,如果你接下來有想換工作的念頭,就可以針對這段時間的過程做覆盤。
覆盤完後你會得出新的對理想工作的要求,就可以再次照著這個步驟去找下一份工作,過程中也別忘記要持續認識自己,慢慢你就會愈來愈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工作了。
延伸閱讀:執行力強的人都會做些什麼?思考、執行、覆盤、再來一次
結語:沒有一蹴可幾的好工作
面對出社會的第一份工作,相信你一定充滿著未知產生的焦慮和徬徨,想要做出對自己最好的選擇,但這是一個不切實際的想法,因為人會成長、對工作的想法也會改變,這雖然是你的第一份工作,但絕不會是最後一份工作。
第一份工作我們先求有再求好,至少選擇一個自己比較喜歡的工作,要做到這點認識自己是至關重要的,甚至比工作內容本身更重要。或許在這個過程中你會受到生活的壓力、長輩的不理解而讓你暫時選擇了一個你不喜歡的工作。
但只要你持續以認識自己,不斷優化的態度去思考你的職涯發展,相信你的工作一定會愈換愈好,到時其實你的第一份工作是什麼,或許也沒那麼重要了。
以上就是這次的內容,如果你覺得看完後有些收穫,歡迎你把文章分享給你覺得有需要的朋友讓更多人知道。
合作邀約歡迎來信:wing.languages@gmail.com,或是到 Facebook 私訊跟我分享你的心得,以及關注 Wing 的日常動態。
如果有時間管理、目標設定、學習方法相關的課程需求,可以點這邊了解 Wing 的所有課程介紹,或是點這邊報名一對一的自學諮詢。
本站有部分連結與商家有合作關係,透過本站連結購買,我會獲得一些佣金,讓我可以持續營運網站,但並不會影響您的任何權益,詳情查看免責聲明。

我是一位長期鑽研如何學習的人,同時也是一位自學顧問、講師、創業者,從大學開始經營個人品牌,透過自學多項軟硬技能,20 歲出頭就成為一位自由工作者,開創了一條不同的職涯道路。
我熱於分享自主學習的心得,並擅長透過引導式提問,幫助人們釐清並改善自身在學習上遇到的問題,不斷突破人生和職涯上遇到的迷惘,找到人生的方向。
我始終相信學習是改變人生現況的最好方法,所以我致力於協助人們培養自學力,學會找到內在的學習動機來設定學習目標,並依照喜歡的學習方法,做好時間管理,規劃出最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