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度回顧

2024 年度回顧,穩定重新出發且踏實的一年

2024 年對我來說是一個重新出發、重新找回踏實感和生活步調的一年,雖然在各項外在物質上的成就依舊沒有顯著的突破,但是在內心的豐盛上我覺得我找回了自己的快樂,今年也終於脫離了過往幾年的低潮循環,愈來愈有勇氣持續邁向自己相信的理想人生前進!

每年的年底我都會寫一篇年度回顧,這已經是第六篇了,如果你對過去的年度回顧有興趣,可以點下面的連結去看看:

這篇文章會跟你分享我在 2024 年最重要的三大收穫,以及回顧我在 2024 年的三大收穫?內容會非常的長,畢竟累積了一整年的份 XD,但保證字字句句都是我最真實的感受,建議你利用目錄挑有興趣的來看。

為什麼要做年度回顧

做到了第六次的年度回顧,我始終認為年度回顧是非常重要且有用的過程,它可以幫助你不會只靠感覺在過你的生活,雖然這篇是年度回顧,但其實日回顧、週回顧、月回顧等都一樣重要!

透過回顧,你會很客觀地去檢視過去一段時間你的生活過得如何?例如你覺得行程會不會排太滿?整個月下來你的內心感受如何?這個月做的事情有幫助你推進你的目標嗎?

如果沒有回顧的過程,你很容易會迷失在日常生活裡,覺得時間過得好快,但好像自己什麼事情都沒有做到。但實際上你做了很多,也都有微小的進步,你確實已經在前進了,就算真的沒有前進,也可以好好來思考我接下來想往哪裡走?要怎麼走?

去年我在寫這一個小節時提到,我不會再像過去用要像軍隊一樣強烈執行計畫,而是一種只有個大方向,但細節會發生什麼,都相信是最好的安排。2024 年即將迎來尾聲,我覺得這樣的生活方式讓我變得更輕鬆、快樂,而目標也都有如期達成,這是我花了好幾年回顧慢慢調整的結果,也是我會持續做年度回顧的原因。

而今年我想在這個小節補充的是,我強烈建議你要「刻意」留時間給自己做年度回顧,要保留的時間因人而異,理想情況下,我個人是留下最後三個月的時間來做回顧。

除了可以讓我有足夠的時間來做回顧外,設定好新年目標後,也會有些時間來讓你做微小的起步,提早為明年做好準備。現代人的時間過於忙碌,常常會忘了留思考的時間給自己,也因如此,你需要把回顧這件事變成跟工作同樣重要,時間長短可以自己決定,但一定要刻意留時間,不然你永遠不會去做的。

2024 年三大收穫

這部分會簡單分享我在 2024 年的三大收穫,後面會再從我經歷的事情裡逐步提到為什麼會是這三大收穫。

打造出商業模式的雛型

從我 2021 年做出自己的第一個線上課程並維持了一段時間的被動收入後,就商業的角度總覺得需要趁勝追擊,做出下一個商業模式,但事與願違,每當我想做些什麼時,內心就有種說不出來的彆扭感,也讓我進入了連續兩年的低潮循環 ( 詳細請見 2023 年度回顧。 )

在兩年的低潮期中,我嘗試了很多新的事情,其中我覺得幫我重新找到方向的就是參加了陪伴式講師訓以及 BNI 商會,前者讓我找到了我做起來開心,又能讓我持續成長、符合我個性的新的經營方式:講課;後者則是以前者為基礎,透過眾多前輩的腦力激盪,幫助我在腦中更加明確了我對商業模式的規劃。

有了規劃,當然就是要陸續將它打造出來,所以我今年不斷的透過一對一諮詢尋找我的受眾是誰、透過讀書會來練習講課的能力、透過寫作來讓人慢慢建立對我的認知,到寫這篇文章為止,我今年的累積如下:

  • 線上讀書會:12 場
  • 線上直播活動:11 場
  • 受邀約的次數:2 次
  • 實體課程或分享會:5 場
  • 一對一諮詢客戶;30 位
  • 蒐集到的客戶心得:12 篇
  • 已發布電子報:33 篇
  • 短影音產出:50 部
  • 在社群發布的文章數:70 篇

透過以上的練習和測試,我發現我真的很喜歡透過講課的方式來跟人家分享所學,讀書會也已經變成是每月的例行公事,我也因此建立了對講師這份工作的自我認同。

此外,過去兩年也處在一個轉型期,我一直在摸索到底如何把「自學」這兩個字講得更清楚,並且找到適合的受眾,雖然還需要很長的一段摸索,但透過今年的測試,也更確定了這個市場需求是絕對有的,剩下的就是我要怎麼去傳遞我的價值了。

找回自己生活的步調

如同開頭說的,今年是我找回生活步調的一年,在今年我在我的行程安排方式上做了蠻多的調整,除了工作的事情外,社交、進修、耍廢等事項也缺一不可!每件事情都有不同的優先順序,但都一定會被我排在行程裡,因為每件事都會在生活的不同面向帶來不同的好處。

此外,今年的下半年開始,我也新增了很多的習慣,例如抄經、寫紅包、超慢跑、重訓、補充營養品、調整睡眠時間等等,這些習慣雖然都需要耗費額外的時間來做,但也因為這些習慣,我的內心變得更加平靜,做起事來也更有效率!

人的生活狀態會不斷改變,你的生活步調也要跟著改變,才能讓你的生活長期來多維持在一個相對「長期平衡」的狀態,不要去追求很死的、短期的 work life balance,而是要去建立習慣、建立自己生活的基本模式,讓自己對生活產生掌控感才是最重要的。

讓自己漸漸習慣豐盛

今年特別在練習的一件事情就是「豐盛」,特別是在金錢的部分,今年的收入整體來看都比去年低了許多,但是花費卻沒有愈來愈少,每個月的花費都是收入的 2 倍以上,這些錢大多是花在進修課程、投資自己的內外在上面。

相信大多數人都跟我一樣,面對自己的存款不斷下降,不管是什麼原因,內心都一定是會恐懼的,當面臨這樣的恐懼時,內心的金錢匱乏感就會不斷被放大,擔心自己賺不夠而沒錢,當我覺察到自己有這樣的匱乏感過後,我也開始認真去思考我與金錢的關係是什麼?

經過了一番思考,我發現我會匱乏的原因來自於不自由,我是一個很敢投資金錢在投資自己身上的人,所以我大多數的大花費都是在課程、書籍等項目上,當金額不足而導致我無法自由上我想要的課程時,這種不自由感引發了我的匱乏。

了解到這點後我就持續做了很多的改變來練習優化與金錢的關係,包含但不限於感恩金錢為我帶來的收穫、開始捐款讓金錢能量流動、不管金額多少都感恩自己現有的存款還能讓自己做到一些想要的事情。

雖然我還在練習中,但的確已經感覺到了一些改變,例如我發現當我愈不去思考沒錢這件事,反而有一些外快的機會到我身邊,兩個月內就賺了 20000 元左右的外快,我也因此慢慢體會到豐盛的感覺,匱乏感也就少了一些,但仍需持續練習。

回顧踏實成長的 2024

接下來我會跟你分享 2024 年每一季我做了哪些事情,以及我在該季中得到的收穫和反思,可以跟上面的三大收穫做對照。

1-3 月:各種新嘗試的一季

每個月的開頭總是令人興奮又擔憂,興奮的是有種打掉重練的感覺,開始進行各種新目標,擔憂的是因為大部分都是新東西,充滿了未知的恐懼,又卡了過年,所以進度上一定會有些延遲。

經過了過去幾年的測試,除了過年時間,我依舊努力的嘗試各種新東西,在這一季中,我參加了許多的新課程,跟許多新舊朋友聊天,保持著一個 chill 的狀態面對 2024 年的開頭。

此外,這個月的主軸放在做大量的學習諮詢,目的主要在測試在自學這個議題上,我最主要能夠幫助別人解決的問題是什麼?開頭透過問卷得到了第一批諮詢者,後續又多虧大家的分享,讓我持續有新的客戶進來,讓我有足夠的數據可以來判斷我的具體方向和受眾在哪裡。

最後,我找出了屬於我的差異化,我擅長分析別人遇到的難點,找到問題的底層邏輯,再協助規劃具體的學習計劃來幫助別人成長。我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特點,在學習開始前就幫你校準方向,而不是讓你開始學習後才在亂學一通還沒進步。

本季反思

透過這三個月的諮詢測試,讓我了解到,當你想要做一件全新的事情,卻總是摸不清市場的底細時,最好的方法真的就是直接問市場需要什麼?或是從客戶的回饋中觀察你能幫客戶解決什麼?

諮詢這件事我已經想做很久了,但卻因為沒自信、抓不到需求在哪裡,導致被別人說個幾句我就會心虛放棄,直到我真的做了,我才把這些不自信一掃而空,把我的商業模式又推進了一步!

4-6 月:能量調整的一季

以往到了 Q2 的時間點,我都會因為 Q1 做的所有事情沒有得到我預期的成果而開始陷入低潮,但今年到這個時間點時卻覺得整個過程都還算蠻順暢的,就真的是用「穩」來形容。

這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我 7 天 6 夜的一人機車環島之旅,這整趟行程我花了 4 個月自己從行程、裝備、住宿等所有項目逐一研究,環島過程也出現了不少狀況,但我也因此學到了更多新的人生體悟和生活小知識。

在環島的這 7 天中,我有非常多的時間可以跟自己相處,思考自己每天到底過著什麼樣的生活?自己喜歡這樣的生活嗎?我未來的人生要往哪裡去?等等的問題,同時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放鬆。

除了環島之外,我在這一季也去進修了能量學這堂課程,學習如何覺察自己與父母、金錢、職場同事等人的關係,去看到自己過去有哪些需要調整的地方,也是從這一季開始,我覺得我才真正踏上了豐盛修練之路。

本季反思

在這一季我幾乎沒做太多跟工作有關的問題,諮詢也少了,最多就是持續更新自己的網站。人們常常覺得自己如果去休息了,很多事情都會崩壞,可能因收入減少而產生恐懼、不知道自己休息後要做什麼,但我覺得每個人都需要這樣一個空白期,來讓自己重新檢視自己的狀態。

或許你會發現,其實休息一下真的不會怎麼樣,反而還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我已經看過太多類似的案例,如果你也覺得現在的生活、工作不滿意,卻又不知道該如何改變,休息是一個十分推薦的選項。

7-9 月:認真當講師的一季

到了這個月,商業模式的開發也到了今年的最終階段,就是把我自己的基礎課程和進階課程給開發出來,所以這一季基本上就是瘋狂的做簡報,最高一個月做了 4 份全新的課程簡報。

此外也應朋友的邀請,以及自己主動爭取來的機會,讓我有了額外幾場大學、青商會、小型工作坊的實體講課機會,也讓我真正的從線上講課走到實體的與學員互動。

原本到這個時候,因為線上讀書會的形式和備課大致上已經都固定下來了,久了難免對教課有些疲乏,但因為開始轉到實體,得到了許多真實的回饋,才讓我發現了教學的新世界!我有很多想嘗試的新教學方式,也讓我重新燃起了對講課的熱忱。

本季反思

我們總是會對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感到習以為常,同樣的社交圈、同樣的工作方式、同樣的日常生活,一開始可能會覺得得到一種穩定感,但時間久了就會變成煩躁感,而經過這一季的經驗,我意識到,如果某件事情停滯很久了,代表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去進行才能找到新的突破口。

這個月高強度的講課頻率,也是讓我快速建立對講師這個職業的身分認同的關鍵一季,我知道了我真的喜歡講課,喜歡學生學到新知識,然後發現自己的問題茅塞頓開的感覺。當你不確定是否真的喜歡一件事,那可以像我一樣用類似的方式進行測試,喜歡就恭喜你找到熱情,不喜歡就換下一個也沒關係。

10-12 月:覆盤和休息的一季

上面提到我認為每個人都要刻意給自己回顧的時間,而每一年的最後一季就是專屬我的回顧時間,2025 年的目標在 10 月就已經大致底定了,照著以前的習慣,應該我到年底前都會處於一個散散的狀態吧,但這次我決定改變,我仔細檢視哪些是我可以先做的「 小行動 」,例如:

  • 重新設計自己的封面相片
  • 優化自己課程用的簡報模板
  • 把明年要經營的社群平台的基本資訊做更新
  • 重整宣傳自己品牌、舉辦活動用的各種文字模板
  • 根據明年的需求,研究並篩選適合的 AI 工具,建立初步的流程

這些行動都跟目標息息相關,但個別來看其實都是很小,卻是幫自己打好基礎,讓後續進行更加順利的行動,趁空閒的時候先把雜事處理掉了,明年就可以將時間專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產生更有價值的成果。

除了這些小行動外,年底我也做了很多的進修,例如:

  • 看了 5 本書
  • 上了 3 堂線上課程
  • 研究了許多 AI 工具
  • 學習了數字易經的知識
  • 學習如何使用重訓的器材
  • 上了一場實境遊戲設計工作坊

這些學習也在很多地方幫我新增或調整了明年的新方向,或是無意間幫助我明年的目標又推了一把。

本季反思

到目前為止可以看到,一年四季我處在一個「認真 → 調整 → 認真 → 調整」的步調中,因為我知道我自己比較適合這樣的步調,過往的拼命三郎模式已經不適合現在的我,雖然成果來得慢,但過程很快樂。

如果你真的願意給自己一段休息的時間,但不知道要做些什麼,其實很好的一個方式就是什麼都不要想,生活給你什麼你就去嘗試什麼,我發現人生是會透過你不停的嘗試慢慢校準的,只要持續下去,你會發現你喜歡的東西只會愈來愈多,休息時間也再也不會無聊。

每個人適合的人生步調都不一樣,但共同的是都需要很長的時間來摸索、測試、調整,我花了至少五年才慢慢找到,未來也會持續更新,給自己一點勇氣去摸索、給自己一點耐心去測試,相信你的人生也會愈來愈豐盛。

2024 年的三大體悟

不用太照著規劃走,也可以達到目標

我在今年完全捨棄了過往強逼自己每天都要有進度和成果導致不斷內耗的性格,開始更隨著自己的心去做事,想做就做,想休息就休息,雖然可能在某些人眼中有些佛系,但對現在的我來說,活在當下、活得快樂更為重要。

而且就算如此,我的目標還是完成了,而且是提早完成!我做到了比以往用力時更多的事情,對成果的滿意度也更高,也許我走得真的很慢,不過我相信一步一腳印,持續慢慢累積中。

理性和感性的融合,每個人都該試試

也許你在生活中會遇到極度理性的人,不管做什麼都一板一眼,沒有任何妥協的空間。你可能也會遇到極度感性的人,遇到一點事情就會產生很多情緒,或是會因為一點點小事就感動得痛哭流涕,而我過去是前者。

在工作上,我總是以解決問題為主,完全不考慮任何情感的元素,解決問題都來不及了,哪還有時間哭?在生活上,我跟人相處時就像個機器人,不會給所謂的情緒價值,導致我的人際關係處處碰壁。

而今年我覺得我成功的把理性和感性融合在我的身體裡,大部分的時間都會是由感性主導,但需要解決問題、分析事情時,我又可以快速切換到理性模式,維持我原有的優勢。

成功結合這兩者之後,我覺得不管做事做人都順暢了許多,其實,理性和感性並不是非黑即白,它們是一個光譜,每個人都有,只是忘記了怎麼用,走任何一個極端都不好。

善用理性做事、善用感性做人。在必要時多點感性做事,會讓你更圓滑、彈性,在必要時多點理性做人,就不會讓你被情緒勒索、做到課題分離,不落入比較心態,不管你現在是怎麼樣,都推薦讓自己多些自己比較少的部分。

喜歡就先去做,你就會看到前面的路

以前我在開始一個新的目標、新的專案前,總有個現在回頭看算是不太好的習慣,那就是喜歡把執行時間設定一個斷點才要開始做,想要給自己一種「 重開機 」的儀式感。

例如設定好 2025 年的目標,一定要到 2025/01/01 才要開始做;或是原本規劃是 Q2 的目標,不到 2025/04/01 絕不啟動,即使我前一個段落的專案都執行得差不多,到下個斷點前還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寧願拿來休息、耍廢,也不願開始執行,為的就是追求一個儀式感。

就算內心很想做,儀式感的重要性還是佔據了優先順位,我也漸漸意識到這種壞習慣的影響,容易讓我浪費了一些寶貴的時間,所以這 1、2 年一直在練習改掉這種習慣。

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我現在只有少數的事情會維持儀式感的習慣,但那些大多是不影響我主要目標的事情,剩下的都已經變成新的習慣,執行力也提高不少。

我們設了目標後為何總是執行力不足,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我們永遠只看著終點,覺得終點很遠,於是腦中開始浮現各種我好懶、目標好遙遠、我不是很想花時間努力等等的想法,可是這通常都只是腦中的一種「 妄想 。」

很多時候,我以為要達成目標需要很長的時間,但因為這樣的新習慣,目標的達成速度比我原本想得快太多了,或是我能更快速的知道我接下來該怎麼調整,對能達成目標的自信就愈高!

職業跑者會等著裁判鳴槍後才開始奔跑,在人生中,我們的目標明明是自己設定的,賽道是自己選的,卻總是等著不理解自己目標的人來幫自己鳴槍,自己才要起跑,這是不是哪裡怪怪的?

而不管有沒有人幫你鳴槍,你都還是要靠自己的雙腳踏出第一步,才會慢慢往終點前進,如果終點的方向是確定的,即使速度慢了點、偶爾繞點路,總有一天還是會到的,但你依舊要先開始。

所以,目標設定好、確定方向之後,焦點就可以先從最終目標先移開,回到自己的腳下,不管要做什麼,就先踏出第一步吧!第二步、第三步就會自動出現了。

結語:用心生活,常保豐盛

度過了踏實的 2024 年之後,2025 年我即將要從南部搬到北部了,這對一個沒有獨自到外縣市生活的人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最大的挑戰當然還是金錢,但經過今年的練習,我的恐懼已經減少很多,同時持續以豐盛的心態面對生活,看看宇宙會帶我去哪裡。

每當有人問我去北部要做什麼時,我都會回答「 體驗生活 」,然後一堆人就會一頭霧水,但人生不就是要來體驗的嗎?最慘的情況就是錢燒完回南部,但在年輕的時候,我希望能夠多嘗試不同的事情,就算混得不好我也認了,但至少我嘗試過,這或許也是人生有趣的地方吧!

以上就是這次的內容,如果你覺得看完後有些收穫,歡迎你把文章分享給你覺得有需要的朋友讓更多人知道。

合作邀約歡迎來信:wing.languages@gmail.com,或是到 Facebook 私訊跟我分享你的心得,以及關注 Wing 的日常動態。

如果有時間管理、目標設定、學習方法相關的課程需求,可以點這邊了解 Wing 的所有課程介紹,或是點這邊報名一對一的自學諮詢

追夢策略學習交流群


本站有部分連結與商家有合作關係,透過本站連結購買,我會獲得一些佣金,讓我可以持續營運網站,但並不會影響您的任何權益,詳情查看免責聲明。

留下你對文章的想法